

“聽佟琳老師的課,看著前面的時鐘,我希望時間慢一點”“佟琳老師的課太精彩了!”“像佟琳老師這樣的金牌好老師就該出多點錄播課的!”“真心喜歡聽她的課,思路很清晰,講得好好!”近日,由佟琳講授的外科休克課程在2018級相應班級陸續開課,如同一年一度的固定活動一般,幾乎每年這個時候佟琳都會在朋友圈走紅一次,因為學生們都太喜歡她講的課了。
風趣幽默情景劇,生動引導好記憶
佟琳的課堂總是充滿歡聲笑語和整齊響亮的回答聲。在她的描述中,所有器官組織都是活靈活現的“人”,會生氣、會說話、會自殘;有恐怖分子、有警察;患者表現出不舒服是因為腦和身體在吵架,多選題獲選率最高的答案還會向同學們發表“獲獎感言”。病理病生不再是一板一眼的文字,而是搖身一變,成了舞臺上的一出好戲,成了故事書中的大城小巷、千家百態,輕松易懂又印象深刻。
18級學生范健輝認為,佟琳老師的課堂很吸引人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會舉例子,把知識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對知識點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比如,佟琳老師會把人體外周血比喻成瓶子,如果瓶子里面的液體少了,那就是外周血液絕對減少,如果把瓶子里的血放到一個大桶里面,那就是血液相對減少。
18級學生張文鑫同樣舉了幾個例子:“休克發生后早期,腦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就會發脾氣,同樣人也會有發脾氣的臨床表現。”“人吃多了鹽,就會喝水,細胞亦是如此,渴了就會喝水,細胞就會腫脹。”她表示,佟琳老師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用最簡單易懂的例子去講復雜的病理病生機制,讓同學們真切明白了原理,知曉了器官之間的“精誠合作”。
佟琳先后擔任過重癥醫學、醫患溝通學和外科學總論三門課程的授課老師。她的表達能力很好,無論講授哪一門課,她都以自己的真情實感、清晰明朗的邏輯層次、豐富的學科“干貨”、恰到好處的課堂節奏以及清楚又生動的談吐,收獲了無數學生的心。更有學生表示,“佟老師的醫患溝通講得我太感動了!又一次想要學重癥醫學!”
提升自身天花板,培養學生綜合力
佟琳堅信“老師的天花板決定了學生的天花板”,好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作為老師,她就應該不斷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她不斷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先后發表專業論文13篇,高水平教學論文4篇,主持省級教改項目2項,獲得國家級教學獎項一等獎1次、三等獎2次,省級獎項2項,校級獎項若干。
在教學上,佟琳提到“不要低估我們的學生”,她強調老師要學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機會。同時,她很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臨床思維?!搬t生的工作目的不是下診斷,而是救人,真正的臨床診斷是復雜的,希望大家不要理想化了?!薄皼]有突然病情惡化的病人,只有突然發現病情加重的醫生。”她會在課上不厭其煩地強調實際臨床工作的高難度和高強度,以此來提醒學生要升級學法,對課本知識進行剖析理解,真正掌握原理。
她講課不會讀PPT或者讀課本,而是根據她對知識的理解,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一路講下去,在講的同時把知識點拓展到各個方面。聽她的課,學生往往需要快速運轉大腦,動用所有學過的知識,還要進行各種對比歸納。范健輝同學表示,佟琳老師會把他們以前所學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形成一條線,這樣很方便他們去記憶。張文鑫同學則感慨道:“一節外總課涉及了組胚、病理病生、生理生化,就連我之前覺得學了是應付考試的醫用物理學都用上了——用公式算出血管收縮的半徑和血壓的變化的關系。佟琳老師讓我明白,學過的知識都是有所應用的,沒有學而無用的知識點,只有不會應用的學生。”
待人以人文關懷,對己以客觀反思
作為我校附屬醫院的一名副主任醫師,讓佟琳刷屏朋友圈的不僅有她精彩的課堂,還有她動情的從醫心得。在2017屆“感恩·再出發”畢業季活動上,佟琳發表了被稱為“大學里聽過的最好的從醫心得”的講話。
佟琳提起自己在實習之初就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死亡病例——50歲腦干出血男性患者,發病至死亡不足2小時,這讓她深切感受到了疾病的兇猛和生命的脆弱。她反問自己:“想當醫生嗎?”反復思考后的回答是:“想!”于是她更加努力學習,認真完成各項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考取了碩士研究生。
從醫多年來,佟琳從未停止過對自己的審視和反思。她講起自己患病的經歷,談到病情不明時的焦慮、忐忑以及疾病給身心帶來的疼痛、沖擊。這種時候,她聯想到了她的患者在就診時的心情和感受。她又問自己:“我是否算得上是個好醫生呢?”她覺得從病人的角度來看,她還不算。于是,病愈重返崗位的她,時時注意對患者多說一句安慰、一聲事先告知或是一次鼓勵,爭取給患者更細致的關懷。她說:“從那時起,我常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去嘗試角色互換,從而引導自身的醫療行為。”
至今,佟琳從事重癥醫學臨床診療工作已有15年,先后主持省市廳級課題4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近20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達10篇。這些成果的取得,正是因為她十年一日的自省之心。在對自己的反復叩問中,她始終覺得自己還不合格,便把反思化成行動,不斷提升自我,追逐更高的目標,為臨床診療工作付出更多心血。
在佟琳老師看來,行醫和教書是一樣的道理,醫生要有醫德,老師要有師德。她認為一名合格的醫生應具備過硬的專業水平、更新知識的能力、有人情味的人文關懷、良好的溝通技巧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而一名合格的老師就該言傳身教,不僅要有專業的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也要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上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