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采集室里溫情彌漫,躺在床上的別文海聽著血細胞分離機滴滴的提示音,此刻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延續的快樂。
別文海是我校第一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在校大學生,湛江第7例捐獻者,廣東第638例和全國第7655例捐獻者。巧合的是,一年前的同一張床上,我校輔導員劉海漫老師也在這里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覺得自己可以干一件大事”
1995年出生的別文海,“獻血史”可以追溯到大一,那時,他只覺得獻血是一件充滿挑戰和能夠證明自我的事情,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意義。但第一次挽起袖子的經歷讓別文海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幾個后,當在學校再次看到無償獻血車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再次獻血。那一次,醫務人員向他介紹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激起了別文海的強烈愛心,“瞬間覺得自己可以干一件大事。”別文海感慨地說。他當場就加人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
作為醫學生的別文海比一般人更了解人體結構和機能,2014年到2018年的4年間,別文海共獻血5次,累計獻血1000ml。此外,他還獻過兩次血小板,其中有一次,他同時捐獻了血小板和200ml血。有同學跟他開玩笑說:“別文海,你是不是獻血獻上癮了?”可他不認為這是“癮”,只是“正好你缺,剛好我有”的一個順手之舉。
今年5月,別文海接到中華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的電話,得知匹配成功,配型了三年,自己終于等到了這個機會。他興奮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母和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很厲害!”帶教老師為他自豪。別文海也高興地說:“從來沒有猶豫和害怕,一直都很激動,終于可以幫助別人了。
不懂醫的爸爸成為“后援團”
匹配成功的機率只有二十萬分之一,這種好事怎么都值得炫耀一番??勺鳛楫斒氯说膭e文海卻只告訴了父母和帶教老師。
9月15日,別文海入院做捐贈前期準備,需要向學校和實習單位請假,直到這時他才通過微信對他的輔導員說了捐贈之事。輔導員陳錦菊知道此事后深深感動:“這是我工作15年來遇到的首例,他的善舉讓我覺得非常自豪!”
父母的支持讓別文海更加堅定。其實最初接到別文海的電話時,沒有醫學知識的父母非常吃驚,出于對孩子的健康考慮,他們當時并沒有松口。經別文海數番科普和軟磨硬泡,父母終于同意了兒子的決定?!爸灰菍Φ氖虑?,你可以自己做主?!辈欢t的爸爸最終成為孩子身后強大的“后援團”,認真地上網查找了各種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資料發給兒子,叮囑兒子捐獻過程的注意事項。
捐獻的消息不脛而走,當事人別文海卻像沒事人一樣,每天在病房里看看考研資料書,“順便”配合醫生打打針。一些關心他的人對他的悠閑都有點看不下去了,不斷給他腦補各種捐贈知識,而他每次都會很灑脫地說:“你們不用緊張,捐造血干細胞不就跟獻血一樣嗎?”
“我的血液延續著他的生命”
醫院有規定要保護捐獻者與受者的個人信息,所以捐獻者與受者之間的信息是相互保密的?!捌鋵?,對方是誰我不好奇,只要我的血液流淌在他的身體里,能延續著他的生命就好。”
“他很勇敢,做了我們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情;他很幸運,得到了別人得不到的配型機會?!蓖瑢W們佩服他的同時也羨慕著他,“未來如果有機會配型成功,我也一定捐獻?!本璜I造血干細胞的事在學校里引起了極大的共鳴,這讓別文海始料未及又喜出望外。
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對別文海的善舉予以極大的肯定,他表示,醫科大學的學生們擔負救死扶傷的重任,學校一直高度重視“仁愛教育”,“以手治病為醫者,以心治病為仁者”,培養學生醫者仁心、胸懷大愛。別文海同學把自己的每一次付出當成小事,把能幫助他人的點滴看成大事,向社會展現了一個了不起的“95后”,他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勇氣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優秀品質。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負責干細胞采集工作的歐醫生介紹,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機率約二十萬分之一, 好不容易配型成功后,有約三分之一的捐贈者由于各種原因“棄捐”,別文海同學是好樣的,他堅定的捐獻之舉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