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第01版:第01版

            省教育廳在我校召開粵西學校調研會

            摘要:

              本報訊 10月23日,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邢鋒率隊到我校,召集粵西片區11所高校領導、教育局領導及中小學校領導代表等召開粵西片區學校調研座談會。調研座談會由省教育廳思宣處處長袁本新主持。

              廣東醫科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嶺南師范學院等高校領導,陽江、湛江、茂名和云浮的教育,局分管領導,以及四市中小學校領導代表等分別圍繞調研提綱進行匯報。

              “如何解決基層黨建存在層層遞減、越往下聲音越小的現象?”“學校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開展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如何確認育人成果?對于畢業生的情況是否有長期跟進追蹤?”“對學生社團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指導和監督措施?”會上,邢鋒副書記和袁本新處長等檢查調研組成員分別就基層黨建、高校思政工作、中小學德育、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及智育體系等一一進行了細致的提問。

              邢鋒副書記指出,教育的中心任務是人才培養,對待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學生要研究出切合實際的教學方式,設立的目標應該是“站起來、踮起腳、夠得著”。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基,要避免科研與教學工作相對立。邢鋒副書記表示,黨建工作要注重內容與形式相結合。圍繞中心工作來展開,要形式更要結果。目的是實現內涵發展,更好實現人才培養的中心目標。

              邢鋒副書記強調,要構建“大思政”工作體系。思想政治工作不應限于開展思政課,要融入學校工作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神、鉆研精神和創新精神等都是思政工作的組成部分。要通過具體實踐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社會發展,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真懂真信,從而激發為社會作貢獻的動力。并且注意整合社會資源,通過優秀校友的奮斗成長史,讓學生對愛崗敬業的精神有更深理解。

              近日,為推動各地各校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省教育廳組織赴有關地區和高校開展黨建、思想政治、德育、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飛行檢查及調研。座談會前,調研組已對嶺南師范學院及廣東醫科大學進行了相應的檢查調研。

            勤思實操 創新利學

            摘要:


              我校承辦了第四屆東莞市大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技能競賽,10月21日,逾1700名同學到場觀摩實驗過程,決賽中選手們過硬的專業素質、嚴謹的實驗操作不僅得到師生的高度評價,也促進更多學生關注生物化學實驗, 探索科學研究的奧秘。


            附院9名專家入選第一批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摘要:

              本報訊 近日,第一批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60人(含10名中醫藥領軍人才)、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599人(含100名杰出青年中醫藥人才)名單公布,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龍霄翱、神經內科劉洲、中醫內科劉強、皮膚病與性病學陳嶸口、重癥醫學科邵義明、骨科學林顥、兒科黃宇戈、婦產科黃金智、骨科學魏勁松等9名專家入選第一批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制定的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和杰出青年醫學人才項目旨在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健康廣東、打造衛生強省”戰略決策,充分發揮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的引領作用。

            醫學檢驗學子在全國大賽獲佳績

            摘要:

              本報訊 第二屆“澤眾杯”全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大學生在線形態讀片大賽于10月11日至13日舉行。這是由高等學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聯席會、全國高等醫學教育醫學檢驗專業校際協作會主辦,南方醫科大學承辦的第二屆比賽,來自國內70所高校近300名高校領導師生參加了大會,34所高校的近百名選手參賽,是全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育領域的一次盛會。 我校劉新光副校長醫學檢驗學院阮杰副院長、指導老師代表和參賽學生參加。

              我校2016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謝偉潔同學獲一等獎,孫朦朦同學獲二等獎,參賽指導老師林滿華、蔡靜怡、馬麗、阮杰、何慶豐和陳軍劍獲優秀指導老師一等獎,學校獲最佳組織獎三等獎。

            加快推進建成高水平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摘要:

              本報訊 10月19日上午,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成建制移交廣東醫科大學工作會在湛江市政府召開。政府、學校及附二院的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參加了工作會。

            附二院:積極融入廣東醫科大學引進醫學領軍人才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梁光鈞表態,一是附二院平穩順利移交,校院雙方已經成立對接工作組,干部、人事、財務、資產等工作組開始了人財物的對接移交;二是積極融入廣東醫科大學,嚴格執行學校的決策部署,按照大學附屬醫院標準,依托強大的人才、科研、教學資源,積極引進醫學領軍人才,做強做大醫院;三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移交后將繼續積極服務廣大湛江人民。

            學校:集合力量資源全力支持醫院轉型升級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認為,如何建設好附二院、建設什么樣的附二院是當前學校工作的重心之一。他談到,一是要提升格局 ,找準發展定位。希望附二院準確把握大學附屬醫院的功能和定位,準確把握學校高水平醫科大學建設的大局和布局,在2022年建院百年之際,重新走在湛江醫療衛生行業的前列;二是要搶抓機遇,加快轉型升級。堅持走醫教研協同創新發展之路,盡快實現從普通醫院向集醫、教研為一體的高水平三甲綜合性醫院轉變;三是要深化改革,提高辦院效益,完善內部治理機構,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高醫院運行效率;四是要強化黨建,提升引領能力,希望院黨委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加強紀律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政府:推進校院深度融合互利雙贏共謀發展

              湛江市副市長崔青在會上感謝了學校及附屬醫院六十年來對湛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醫療衛生工作作出的巨大貢獻。

              她強調,希望各方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成建制移交是從深化校地合作大局和城市長遠發展出發作出的戰略選擇,是落實省市共建廣東醫科大學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實現城市、大學、醫院和市民各方利益的多贏。她要求各方壓實責任,通力合作,確保醫院順利移交。她希望學校和醫院能夠充分發揮醫教研優勢,加大建設力度,爭取2-3年內將附二院建成特色鮮明的三級甲等醫院和臨床醫學院,為湛江市打造醫療衛生高地、建設北部灣醫療衛生中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隨著移交工作的推進,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將翻開新的一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未來的發展中,借助學校雄厚的資源平臺和技術優勢,開拓進取,取長補短,奮勇前進,努力譜寫新的輝煌!

            讓“深調研”成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動力

            摘要:

              本報訊 10月8日,學校召開黨委六屆十六次全體會議,聽取了各調研組“深調研”工作匯報,通報了學校黨委常委班子召開巡視整改暨全面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民主生活會情況。

              會上,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羅輝作《深化資源管理機制改革調研匯報》;黨委組織部部長譚平作《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黨的基層建設的調研報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專題調研報告》;人事處處長唐煥文作《關于深化績效考核和分配激勵機制改革的調研情況匯報》、《關于全面深化學校體制機制改革的調研情況匯報》;發展規劃處處長李子豐作《加快高水平大學建設調研情況匯報》;醫院管理處副處長傅駿蕃作《統籌規劃、優化管理,打造附屬醫院品牌——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群整體水平“深調研”情況匯報》;學工部部長譚秋浩作關于《實踐教學基地學生思政工作狀況調研匯報》;教務處處長官成濃作《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調研報告》。大家從調研的目的、調研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及分析、解決思路及措施等角度深度分析,讓“深調研”成為推動學校事業發展的強動力。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對各小組的調研報告給予高度肯定,并指出未來要堅持問題導向,要補短板、強弱項,要創先爭優。調研的成果要成為修訂制定各大文件的依據,今后工作中更要加強調研,提升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我校入選“益苗計劃”志愿服務項目數量位居全省高校首位

            摘要:

              本報訊 2018年“益苗計劃”——廣 東志愿服務組織成長扶持行動暨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結果公布,全省地市、高校共有30個省級示范項目、34個持續扶持項目、163個重點培育項目獲立項,我?!肮患本取寂馨?,健康!”獲得持續扶持項目,“引領青春,守護夕陽”、“陽光護苗,童迎晨曦”、“關愛老人公益心,呵護記憶助醫行”、“微笑種子播撒計劃——兒童齲齒預防行動”、“守護青蘋果——兒童性教育”5個項目獲重點培育項目,共計立項資助7萬元。其中,持續扶持項目全省僅有5所高校人選,重點培育項目僅有28個高校入選,我校人選項目總數居全省高校首位。

            愛的接力讓生命延續 我校開展器官捐獻宣傳

            摘要:


              本報訊 為響應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關于“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志愿登記宣傳季活動’的號召,第一臨床醫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聯合市特校志愿服務隊,在校內舉辦“愛的接力,讓生命延續——器官捐獻,我愿意”主題的器官捐獻宣傳活動。

              10月21日,一院出動了百名志愿,在校道上對路過的同學進行科普宣傳,精心準備了與器官捐獻相關的趣味游戲提高關注度。10月22日,器官捐獻專題沙龍如約開展,一院2015級趙慧敏同學講述了在2017年時“遺愛”器官捐獻宣傳服務隊赴山東海陽市進行器官捐獻宣傳的故事?;浳鞯貐^唯一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譚彩梅則為大家講述了自己走上這份崗位以來的心得和感悟。

            我校在古田開辦首期黨支部書記培訓班

            摘要:

              本報訊 10月11日到14日,我校黨支部書記培訓班在古田干部教育基地舉行,來自校本部和附屬醫院的47名學員參加。
              龍巖學院黨委副書記朱閩同志致開班儀式歡迎詞,為培訓班授了班旗。我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吳征宇同志作開班動員講話。龍巖學院中央蘇區研究院張雪英教授講授了古田會議背景及古田會議精神。廈門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廖志丹博士分享了基層黨組織建設與工作創新的專題報告。
              學員到才溪鄉調查紀念館、才溪鄉調查舊址、上杭才溪區蘇維埃政府、古田會議舊址、古田會議紀念館、毛主席紀念園等進行了現場教學,并在古田廣場共唱國歌,進行了授旗儀式,重溫了入黨誓詞。
              在結業典禮上,學員們進行了發言交流,深刻體會到古田是革命火種點燃的地方,是信仰的加油站。都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實踐中踐行實事求是、調查研究、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古田精神,加強學習,勤于思考,開拓創新,將基層黨支部建成“黨員的娘家,群眾的親家”。


            保障師生健康為第一要務 我校全面開展校園登革熱防疫工作

            摘要:


              本報訊 10月7日是國慶假期最后一天,為切實做好登革熱預防工作,保障師生健康,羅輝副校長召集校長辦公室、醫院管理處、后勤管理處、宣傳部等部門]工作人員在湛江校區現場檢查及部署預防工作,并向到校督查的市衛生監督所人員介紹學校采取的相關情況及工作措施。次日,羅輝副校長參加湛江市創文鞏衛暨登革熱防控工作會議后馬上回校傳達會議精神,并再次帶隊徹底檢查校園衛生死角。

              據悉,登革病毒主要宿主為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登革熱分輕型、重型和典型。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一旦發現有類似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9月18日學校門診部就集中學習登革熱的預防知識、基礎知識和診斷,校醫人手一份防治資料。學校建立了定點消殺服務站,于9月21日和10月1日利用專業儀器進行兩次全校范圍的蚊蟲消殺。國慶節期間,霞山區有關部門與我校學生志愿者聯合起來,共同挨家挨戶走訪,做好預防登革熱的宣傳工作。10月5日,全校范圍內下發防疫通知,未發現疑似病例。

              羅輝副校長強調,保障師生健康為第一要務。疫情即是命令,各單位、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把防控措施落到實處、不留死角,認真做好登革熱防控工作。羅輝副校長對防控疫情作了具體要求:第一,翻盆倒罐、清理積水,消除伊蚊滋生地;第二,清除校內的雜草、雜物和垃圾堆放物;第三,沖洗下水道、水溝、清淤泥,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定期在水中投放滅蚊藥物;第四,將地面凹陷易積水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第五,各學院密切注意排查學生有無發熱情況,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報告治療。

              10月9日,第一臨床醫學院“星光”黨員服務隊二度深人社區,隨同后勤處一同幫助教職工南苑小區居民清除雜物、傾倒積水并噴灑殺蟲劑,殺滅蚊蟲,避免蚊蟲滋生。

              小區此前已經進行過三次大型機械殺蟲劑噴灑,但由于機械作業無法進人花壇、樓道等角落,要想全面消殺蚊蟲,必須人工噴灑殺蟲劑。得知情況后,“星光”黨員服務隊立即動員,組織了一大批黨員學生和人黨發展對象主動為居民提供服務。

              小區居民稱贊道:“那些同學把我家旁邊的花盆里的積水都倒掉了,我自己搬不動那些花盆,他們還給我的小花壇都噴了殺蟲劑,真的很感謝他們?!?rec>

            第02版:第02版

            楊勁松:教育不是“職業”而是“事業”

            摘要:


              楊勁松教授,我校外國語學院院長,廣東省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家、廣東外國語言學會理事、廣東省翻譯協會委員?!读愣日n程理論與實踐》榮獲第七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近五年主持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1項省重點課題,1項教育部信息中心重點課題,2項獲省優秀結項;已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主編教材12冊。2018年獲“南粵優秀教師”稱號。

            埋頭奮進,腳踏實地干事情

              自2004年進人教育行業開始,楊勁松老師一直保持著對教育的孜孜追求。從對外國語學院的管理到外語教學工作,她都身體力行、凡事以身作則。對于獲得“南粵優秀教師”稱號,她表示,作為一名教師,榮譽不是最重要的,她所得到的榮譽反而讓她更好地審視自己過去的工作,從而做好當下的事情并規劃未來。

              為迎接2017年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楊勁松帶領外國語學院教職工們嚴命以待,按照要求逐一梳理各類資料,對教學管理制度等進行核查,在整改檔案核查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提出迎評應對問題的措施,確保能夠就專家的質疑進行合理的解釋。

              在迎評階段,楊勁松和外國語學院教職工們幾乎沒有上下班的概念,常常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甚至有時在辦公室忙到凌晨兩點。談起忙到好多次都來不及吃中午飯,她笑嘻嘻地說:“我和老師們都把超市外帶飯盒的品種吃遍了?!?br/>  把大部分時間都交給工作的楊勁松老師心頭一憾便是給家人的陪伴太少。父親因病進人搶救室,作為女兒的她卻無法時時顧家,她滿是愧疚。“女兒平時都是由母親照顧,有時候我回到家已是深夜了?!睂ε畠?,她是既內疚又驕傲。

            潛心育人,“零度課程”獲獎勵

              在教育行業摸爬打滾14余年的楊勁松老師表示,對她來說,教育早已不是“職業”,而是一項需要她全身心投入并持之以恒的“事業”。

              對楊勁松老師來說,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確實是一個艱巨的任務。2008年開始,楊勁松組織實施英語專業的零度英語課程改革,她提出了“零度課程”,以“零”目標、“零”主體、“零”教材、“零”教室為理念、以英語寫作為導向?!傲愣日n程”有機整合聽說課、泛讀課、精讀課、寫作課,設立了彈性的課程目標、開放的課程樣態和多元化的課程內容,致力于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及批判性思維。《零度課程理論與實踐》榮獲第七屆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在教學的過程中,楊勁松善于從細節發現問題,她認為“育人”不僅是教師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全方面的素質、使學生符合白身職業素養的要求并與社會接軌。有不少學生在考試中填寫機改答題卡時會把自己的名字或者學號填錯,盡管答題內容遠超過合格標準,但是否該有惻隱之心而給學生合格呢?楊勁松表示,尤其是醫學專業的學生更應注重細節問題,考試時若粗心大意到把自己的基木信息都填錯又如何能保證在工作中一絲不茍亳無過失呢?“育人”不僅是培育專業人才,也要培養素質人才。

              此外,為達到學院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核心目標,為深化教學改革、協同育人,楊勁松帶領外國語學院組織國際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與校外實習基地合作,全面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培養與社會接軌的人才。

            鍛造強隊,時刻影響著身邊的人

              作為一名院長,楊勁松老師擁有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她春風化雨,以嚴謹細膩且沉穩大氣的工作作風,時刻影響著身邊的人。在學院創立伊始,她時時帶領著一群教師以學校為己家,以校榮為己榮。在指導年輕教師的過程中,無形地感染著年輕教師,慢慢打造出了一支優秀的團隊。

              談到外國語學院的教職工們,楊勁松老師把這些年來外國語學院取得的一切成績歸功于學院的這個團隊,她非常感動和感激,“特別感謝老師們默默的奉獻和付出。為準備迎評工作,學院的田苗老師還特地推遲了婚期?!彼J為,團隊的合作至關重要,不能抱著私心去工作,團結協作才是團隊的向心力。

              獲評“南粵優秀教師”的楊勁松會繼續帶著榮譽前進。鮮花和掌聲都將成為過去,她始終都是從“心”開始、從不驕傲、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瞄準目標,并默默地為之奮斗。

              《中庸》有言:“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楊勁松老師作為一名默默的育人大德者,作為一名執著的追夢人,在漫漫未來,她將循著夢想,帶領她的團隊為學校的美好明天做出更大的貢獻。

            熊興東:努力做學生的好榜樣

            摘要:


              教授、博導、我校基礎醫學院副院長、衰老研究所副所長,廣東省“揚帆計劃”培養高層次人才、廣東省高等學?!扒О偈こ獭笔〖壟囵B對象,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國家公派訪問學者;主持各類課題17項,累積科研經費506萬元,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3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研論文37篇,總影響因子70.91——他就是2018年“南粵優秀教師”熊興東老師。

            自己做好,學生才會做得更好

              近年來,經常聽人說到熊博的學生又獲獎了, 熊博的學生又發表高質量論文了,這些成績的背后是他的刻苦鉆研和辛勤付出。

              本著嚴謹和刻苦鉆研的精神,熊興東老師對自己和團隊有著極高的要求。這個要求不只是工作量和時間的死板規定,而是對待科學實驗嚴謹負責的態度。在他看來,嚴格的要求是為了學生能夠快速地成長,能夠真正地從中做出成績。讓他自豪的是,,2008年至2018年這10年間,每年的本科申報項目都有中標,且學生從中獲得多個獎項。

              “首先要自己做好并且做到,學生才會做得更好,因為學生是看著老師的。熊興東老師認為學生畢業合不合格,導師要負第一責任。 他對待工作勤勤懇懇,身為副院長,白天要做行政工作還要上課,晚上修改論文、寫項目申報書、查看學生的每周工作匯報并指導學生,晚睡成了他的習慣,學生都把他的勤奮和負責看到眼里,面對這樣的榜樣,學生們當然絲毫不敢讓自己松懈?!鞍駱雍苤匾!毙芾蠋熞辉僦睆娬{這點,就好比他要求學生每天都要看外文文獻,而且要定期檢查,實際上他也這樣要求自己的。

              熊老師言傳身教,一直堅持“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師德內涵,努力做學生的好榜樣,讓學生體會到責任、決心、奉獻和勤奮的真正含義。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每當提起他的學生,熊老師總像個話嘮,滔滔不絕。學生成長中取得的成績,熊老師都看在眼里記到心上?!懊總€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學生于我而言都是難忘的?!?/p>

              在熊老師的回憶中,他仍然記得所帶的第二個研究生陳宇寧畢業答辯的場景。按理說每個專家為畢業生答辯的時候,都是根據論文研究提出問題,但是有一位專家不按“套路”提問,問的是陳宇寧平時是怎樣學習的,并告訴他這個回答其實是想讓其他研究生有所借鑒。這位教授的提問表達了對陳宇寧的認可,這讓熊老師很是欣慰。

              熊老師自豪地向記者介紹,學生得到這樣的認可跟他個人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陳宇寧在讀研的三年里幾乎沒有午休。他從早到晚都在實驗室做實驗或看文獻,晚上經常做實驗做到一兩點才回宿舍。這樣的學生,在熊老師的團隊里并不少見?!拔业膶W生都挺棒的,他們很有內在動力去學習和鉆研,從不要我去強迫和要求他們?!毙芾蠋煾吲d道。

              在學習上,熊老師對學生有著高要求,而在生活中,他對待學生卻是隨和親切的。熊老師一個學期至少兩次在家給學生做飯,平常還會和學生爬山徒步,以增進彼此的感情。當學生遇到困難,無論是科研上還是生活上的,他都是能幫就盡力去幫。

              正因為他盡心盡力地履行師者的義務, 2010年以來,熊老師指導的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專業共計26名大學生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4項、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重點培育(攀登計劃)項目7項和廣東醫科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15項。指導大學生參與發表SCI論文11篇。其中2位同學分別獲得廣東醫科大學“首屆十佳學生科技達人”及“首屆優秀學生.科技達人”榮譽稱號。不僅如此,他指導的本科生大部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985、211學府讀研深造。

            他對教師這份職業有著特別的理解

              在老師看來,老師當得好不好要“憑良心做事”。在他的教學經歷中,他對教師這份職業有著特別的理解。他認為一名教師就像演員一樣,講臺就是舞臺,學生觀眾要注意到老師,老師的表演一定要吸引人。

              正因如此,熊老師常常思考怎樣上課才能讓90后、00后的學生更容易接受。他時常通過一個知識點聯系自己的經歷和有趣的事情,有時候也會突然想到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同學思考,還時常拿著話筒在課室跑來跑去。在課堂上,當發現學生對一個問題不理解時,他就會立刻停止講課并快速調整,換另一種讓學生更能明白的方式講授知識。他表示:“如果應付的話,我覺得對不起學生?!?/p>

              熊老師作為生物技術科的負責人,在2018級生物技術新生入學的思想教育課中,現身說法對新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有目標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對于工作,他一絲不茍地完成,對待學生,他更是盡心盡力地去傳道授業解惑。作為一名教師,他堅信:要教育出優秀的學生,首先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倪進東:給學生以鮮活有趣的體驗

            摘要:


              手執一折扇,輕輕搖曳,凝神思索。春風和煦的笑臉,眉眼間盡是親切笑意,幾縷白發恰到好處地體現了他的睿智, 亦如桌上的文竹和窗邊的蘭草,幾分文雅,幾分清俊,盡顯書卷氣——他就是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我校2018年“師德標兵”倪進東老師。

            潛移默化,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倪老師的平易近人是學生們]所樂道和喜愛的,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單位發來的表揚信,倪院長也都保存著。“這是孩子們為社會服務的所得成績和肯定啊?!笨吹綄W生工作取得傲人的成績,他表現出無比的自豪與欣喜。問及10 年的教師經歷,最感到自豪的是什么?不是拿過多少獎項,也不是發表20多篇SCI論文,而是培養了一代代學生。倪進東告訴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最根本的是教學生,一切的成就,都要在教好學生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有安全、頻繁的實驗操作機會,倪老師果斷開放實驗室,加強值班老師的輪值工作。同時,設置進實驗室的“門檻”,抓緊有關實驗室安全原則答題軟件的建設,學生進實驗室前,在手機上用相關的軟件進行測試,通過者方能進去實驗室,盡力確保學生的安全。

              佛曰普度眾生,儒家語天下大同。公共衛生學院的專業,主要是從人群角度考慮,促進健康。從人群中考慮,更需要德。潤物細無聲,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推動學生把“醫者父母心”發揮得淋漓盡致?!暗隆弊之斍?,倪老師以身作則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感染著身邊的同學以德服人。

            十年一劍,他給學生鮮活有趣的體驗

              2008年,倪老師來到廣東醫科大學,至今十年有余。十年間,倪老師見證了廣東醫科大學的成長和變遷。

              “任何實踐上的東西固定在文字上始終受其載體的限制,是抽象意義的概念,與實際有很大的區別,我以親身經歷幫助學生理解課本上的定義概念原理。正如尸檢,如果沒有告訴他們實際現場,他們仍需要在往后的工作中慢慢摸索。當把這些經歷融合在教學過程中,能無形中縮短這一段時間。”對待學生,倪老師更多的是言傳身教授之以業,把自己在疾病控制中心的經歷融合在教學過程中,書本的知識與鮮活的事例結合,給學生更加鮮活有趣的體驗。聽過倪老師課的同學,都會喜歡上這種理論聯系實踐、結合鮮活事例的上課風格。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實實在在地努力?!薄搬t科大學的學生,最終的根本是守護健康,這是人生價值的體現?!比缃?,學習、就業競爭日益激烈,如若想成為弄潮兒,需要加倍的努力,倪老師總是這樣鼓勵學生。當看到學生們]拘泥于就業的現實,他則表現出了憂慮,“這樣人生的格局就小了,如果總是圍繞著一些瑣碎的物質化的東西,那不也是人生的遺憾嗎?所謂年少輕狂,應該有點理想的指引和像毛澤東‘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及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豪情,想得遠一點, 看得高一點。”他勉勵學生,正如阿城《棋王》里所述,人活著總要有點什么。希望學生們不要拘泥于就業的現實,敢闖敢干,同時也不要好高騖遠,渾渾噩噩。

            書生意氣,他跟記者講述閱讀的經歷

              有一種氣質,歷久彌新,倪老師周身散發書香之氣,與桌上的文竹,窗邊的蘭草相得益彰,更顯文雅,清俊。手中的折扇揮動, 一副畫意江山的意氣和風采,在與我們]的交談中也是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白馬非馬,最終出自莊子,就像手指,我的手指跟手指一樣嗎?不一 樣的吧?!蹦呃蠋燄堄信d致地考起了記者。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大學時期看了很多小說,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張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等等。跟我們說起的時候,如數家珍?!拔乙恢苯ㄗh你們]這些學生多看點這類的書,像《北方的河》講述主角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慢慢成長的心路歷程,很值得一看?!蹦呃蠋熤救ぐ蝗坏馗浾咧v述閱讀的經歷。

              兩張桌子,幾把椅子,一個書架,一臺落地扇。踏入倪老師的辦公室,猶如步入一位文人的書房。交談的過程伴隨著他的朗朗笑聲, 臉上和煦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有著長輩的智慧和規勸,亦有年輕的活力和開朗,沁人心脾。倪老師對待我們,像長輩對待自家小孩一樣親近,沒有架子,更多的是諄諄教誨。所有的談話最終都會回歸他的出發點——學生能夠專心學習,在醫學領域做出一定的貢獻。

              師德標桿,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03版:第03版

            從零基礎到專場演奏會

            摘要:





              9月上旬,聆聽號角——周彥冰的樂團故事專場音樂會奏響,廣東醫科大學80多名“零演奏基礎”醫學生在周彥冰老師的帶領下,從校園文化藝術節的舞臺走向文化館專場演奏會的舞臺。樂團成立14年來,排練各種曲目共100余首,在諸多的演出活動中,以其精湛的演奏征服眾多觀眾。

            醫學生零基礎入團,一年后登臺演出

              經過14年的發展,樂隊現已成為由在校學生80多人組成的管樂團,是全國高校為數不多的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組成的管樂團。作為廣東省叫得響的高校文化品牌,樂團多次獲省內器樂比賽獎項,且連續5年在東莞玉蘭大劇院、東莞文化館舉辦專場音樂會。著名指揮家卞祖善、李復斌、嚴琦先生曾來樂團指導,并對樂團的的演奏水平給予高度評價。

              音樂會,在很多人看來是高大上的代名詞。但其實管團成員在入團之前,80%的學生是零基礎,剩下的20%也只是略懂皮毛。成員在進入樂團前很多樂譜都不認識,樂器更是從來沒見過,樂器第一次上手絲毫沒有給人帶來音樂的美感,而是制造噪音。雖然缺乏“童子功”,但廣東醫科大學管樂團不走“尋常路”,就是這樣一批零基礎的成員,在周彥冰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刻苦訓練、積極配合,一年后就登上了專場音樂會的舞臺。

              “樂器學習是非??菰锏模袝r候為了抓準一個音調,在方法對盤的情況下也需要重復練習好幾天才見成效,如果方法不對還會越練越差?!睒穲F小號首席莫榮鎮告訴記者,他從“噪音制造者”到小號首席用了兩年的時間。為了坐穩“首席”的位置,他要比別人每天多練習3個小時。樂團成員都是老大不小的“半路出家”新手,為了跟上樂隊進度,課余空閑時間基本都撲在訓練上。有些人為了不影響同學的休息,跑到學校沒人的角落或人跡罕至的草叢練習,“獎勵”他們]的是蚊蟲“親吻”的一身紅腫。走上專業舞臺的路很漫長,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因為路途遙遠而放棄前行。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的練習、磨合、排練,音樂廳的大門終于為他們敞開。

            治愈心靈的交響樂,是永不磨滅的光

              音樂會中,不僅有《茉莉花》《召喚英雄》等傳統管樂交響曲,還有《魔女宅急便》《泰坦尼克號暢想曲》等熱門影視樂曲。聽眾沉浸在時而高亢激昂、時而舒緩婉轉的旋律中暢享視聽盛宴,仿佛能治愈人的心靈。

              為什么要加入樂團?有人是因為喜歡,有人是因為兒時的夢想,還有人是因為懷抱醫者仁心,期待為病人的心中注人光彩。來自臨床醫學院的單簧管首席龍浩健也是樂團的一個“另類”。加入樂團前,他學過一段時間的單簧管,算是樂團的專業人士。當記者問他跟一群“零基礎”愛好者一起玩音樂是什么樣的感受時,他說:“交響樂是一項團體活動,他們底子或許很薄,但只要有心,一樣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饼埡平”硎荆绻患尤霕穲F,他或許已將這門樂器放下,經過一年多的樂團鍛煉,未來有機會他想為他的病人演奏,將生命的美好傳遞給他們。

              治愈是交響樂最大的魅力。音樂會現場有一個特殊的觀眾,整場音樂會他一邊打著拍子,一邊用筆記錄著演奏的各個細節。曾經他是樂團一員,現在他是受人尊敬的醫生,不遠萬里從外省趕到現場的李先生告訴記者:“醫生非常辛苦且考驗人的意志,在管樂團那幾年我找到了演奏的興趣,工作后更經常為同事和病人演奏,自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為醫院注入生氣,給病人帶去陽光?!彼f曾經有一個病人因為自己的病非常消極,極,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為病人演奏了一首曲目,病人聽得熱淚盈眶,并慢慢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搬t學生懂音樂不僅能治愈自己,還能治愈別人?!毕矚g音樂的人,也許會認同這樣一句話:“不要試圖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在那空白的深處?!?/p>

            未來,樂團將努力成為廣東高校樂團的響亮名片

              “生活中周老師非常有親和力,訓練的時候就像換了一個人,每一個細節都要求非常嚴格?!背嗣恐艿墓潭ㄓ柧殨r間,其他時間他也經常在學生身邊轉悠,趕著學生一個一個向前進。2017年,東莞市文化館于針對本地青年藝術家創立了扶持項目,廣東醫樂隊2018年3月份開始申報,五月份佳音傳來申報獲批,8月18日開始集訓,由于樂團成員都不是音樂專業的,練習被擺在第一位置。樂團出勤率不錯,但全員出勤的情況也是“千年等一回”。大部分的成員還都沒有基礎,準備一場演奏會十幾首歌曲就要由時間來磨練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能獨立完成一些曲目的演奏,但要相互配合完成一曲交響曲的演奏確很難。管樂團團長吳丹告訴記者,學生很忙,醫學生更忙,別人在休息的時候他們在上課,別人在睡覺的時候他們背書。為了能統一時間排練他們往往要比一般的學生付出更多,他們無怨無悔地相互支持、配合著,吳丹說:“排練過程很開心,大家都在享受舞臺燈光、享受音樂帶來的幸福感。音樂素養不是一日促成的,這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集體榮譽感,感覺我們95后更需要這種鍛煉?!?/p>

              除了帶領廣東醫的管樂團,周彥冰老師還指導了其他學校的管樂團,讓人驚奇的是,有一個小學管樂團成立僅半年就能登臺表演,并贏得觀眾陣陣掌聲,觀眾不禁盛贊,“周彥冰老師的指導真是‘神來之筆’!”

              周彥冰在擔任廣東醫科大學管樂團以及多支社會管樂團的指導老師和指揮中,多次帶領樂團參加各種演出和比賽,獲得獎項包括廣東省大學生器樂比賽金獎、東莞中小學器樂比賽一等獎 、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展演、全國“小金鐘”東莞賽區器樂組金獎等,周老師本人在2014、2015年兩次獲得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優秀音樂家’稱號。他感慨道:“管樂團成立14年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目前發展勢頭很好,在學校內也非常受歡迎,是最受學生歡迎的社團之一,校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演出機會讓我們將校園文化積極融人到地方文化。未來,我們將努力走出廣東,走向全國,成為廣東高校樂團的響亮名片?!?/p>

              貝多芬曾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在這樣一個寧靜又夾帶絲許涼風的秋夜里,聽一場周彥冰的樂團故事專場音樂會,您一定能感受到那隨著空氣存在、比醇酒更迷人、比鮮花更芳香的藝術。

            從零基礎到捷報頻傳

            摘要:


              網球是一項優美而激烈的體育運動。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也離不開一個優秀教練的辛勞栽培。在廣東醫科大學,就有一位優秀的網球教練——李春燕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講講她和她的網球隊的故事。

            從零基礎到捷報頻傳

              李春燕老師和張枝尚老師帶領的網球隊作為廣東醫科大學唯一的一支網球隊,無疑是廣東醫眾多體育名片中閃閃發亮的一張。 隊員們在訓練場,上揮灑汗水,只為能一路披荊斬棘,打出省賽,沖人全國賽,向全國大學生宣告:拿起手術刀,我們廣東醫學子是優秀的醫學生;握住網球拍,我們廣東醫學子也能成為馳騁賽場的體育悍將??烧l又能想到,其實那些為學校拿下如此驕人戰績的運動員們,在進人隊伍之前,幾乎毫無網球基礎,他們都是訓練場上李春燕和張枝尚這兩位教練含辛茹苦手把手教學、一點一點帶出來的。

              2012年,我校網球隊參與由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主辦,昆明理工大學承辦的第17屆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暨全國高?!靶iL杯”網球比賽,隊員溫年新、馬小磊在女子甲組雙打比賽中頑強拼搏,勇奪季軍,同時,我校網球隊還在女子甲組團體比賽中取得第4名的佳績。

              2013年,我校網球隊參加由中國網球協會主辦,華南理工大學承辦的全國“青春網球校園行”團體賽榮獲華南賽區團體亞軍;同年,我校以團體總積分第2名的成績收官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錦標賽之行;12月,我校又參加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網球團體賽并榮獲團體冠軍。

              2014年,我校網球隊參加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錦標賽勇奪甲組團體總分亞軍,其中隊員馮智鵬奪得甲組男子單打冠軍,黃俊杰和謝仲燦奪得甲組男子雙打第2名。

              2015年,我校網球隊在廣東省第9屆大學生運動會網球比賽中以絕對優勢奪得甲組團體總分第1名。

              2017年,我校網球隊以三冠軍一季軍的絕對優勢奪得廣東省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甲組團體總分第1名,教練員李春燕老師獲得優秀教練員的稱號。今年,我校網球隊在"康湃思”杯第23屆中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甲組亞軍。這赫赫戰績,不僅體現了我校網球隊的競技實力,也展現了我們廣東醫人不畏艱苦、力爭上游的良好精神風貌,這一切歸功于運動員們和教練們的不懈努力與付出,還有學校在背后強大有力的后盾支持。

            永遠不言放棄的熱情

              談及學校網球隊所獲得的好成績,李春燕教練說:“網球是一門難上手的運動,它需要長期的重復的枯燥訓練才可能有些起色。它搞不了突擊訓練,需要運動員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精神?!坝形魂爢T與我們談及此次全國比賽中最難忘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比賽,那就是在與北京大學網球隊PK時,當面臨2比5的危險賽點時,我校網球選手表現出強大的心理素質,持著“越到最后越不能放棄,越要放開來打”的心理,在十分被動落后的局面下,面對強大的對手,仍毫不畏懼,奮起直追。隊友之間互相鼓勵打氣,大漲了士氣。這越到危險時刻越是臨危不亂、積極樂觀堅持不懈的心態,豈是一朝一夕所能練就的?這不僅需要運動員們在平時訓練競技時的慢慢磨練,更離不開教練們的點滴灌溉、耐心支持。我校網球隊實現從0跨到1,并沖出重圍走到如今的全國賽場上,還獲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是多么地不容易。通過采訪我們獲知,網球隊隊員每周二周四都必須在下午6點10分趕到網球場訓練,一直訓練到9點30分,有時周末假期還有集訓。而這個過程中,都離不開李春燕和張枝尚這兩位教練的用心指導耐心培育。教練們付出的時間與心血是我們無法知道的,但與之朝夕相處的隊員們一定是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并努力予以回報。

              記者問及隊員們為什么選擇網球時,有位隊員說所有的運動項目中只有網球越打越喜歡,就算失敗失落失望也不愿放棄,對網球也是一直保持著如初的熱情。記得他在說這些話時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想這就是最珍貴的網球精神吧,網球讓他們永遠保持著最青春動人的熱情,永不言棄,堅持不懈。而擁有如此心性也定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險阻,越走越遠,這對教練和運動員而言都是如此。

            網球精神融入在學習與生活中

              “生與死, 苦難與蒼老,都蘊含在每一個人的體內?!辈耢o詮釋了每一個生命最質樸的狀態,只是,在他們這樣的一群人當中,生活與網球,這兩個不同概念的名詞同樣是相輔相成的。

              一聲“燕姐”,親切而又不失禮貌;一群隊友,堅韌而又不失風趣。如此同行,人生不亦樂乎?

              由李春燕教練帶領的網球隊,成功地把網球打入了生活之中。刮風下雨,驕日似火,白天黑夜,教練嚴格地要讓隊員們生活的間隙處處都有網球的飛躍。整個大學生涯長達4~5年,對網球的堅持,讓隊員形成了一種難能可貴的網球精神——堅韌。 一本獨屬于醫學生的專業教科書,在球場的片刻休息時間被攤開,分分秒秒進入學習狀態,讓燕姐看著頗為感動。他們從不抱怨,而是以享受的心態一路前行,以至于院級、校級乃至國家級獎學金都攬入懷中。當然,學習之余,獨家制作的小游戲也數不計數,網球場上的“網魚”,把網球當做足球踢,師兄師姐們傳續的貼膏藥”......網球隊員的生活,樂不可言。

              “此物從何來 ,對之驚且喜。”每逢燕姐生日隊員們總會讓她驚喜萬分,用雙球擺成“生日快樂”四個大字,永遠地留在了網球教練的心中,可愛的隊友們,一生何其幸運,彼此能相遇相識相知。

              網球繼續,生活繼續,一切依如初,生機勃勃地進行著。剛踏進廣東醫的小鮮肉們,網球隊伍熱烈歡迎新氣息的涌入,希望網球能成為你們人生中另一片“水光瀲滟精方好”的風景!

            第04版:第04版

            “正好你缺,剛好我有”

            摘要:

              9月20日,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的細胞采集室里溫情彌漫,躺在床上的別文海聽著血細胞分離機滴滴的提示音,此刻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生命延續的快樂。

              別文海是我校第一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在校大學生,湛江第7例捐獻者,廣東第638例和全國第7655例捐獻者。巧合的是,一年前的同一張床上,我校輔導員劉海漫老師也在這里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

            “覺得自己可以干一件大事”

              1995年出生的別文海,“獻血史”可以追溯到大一,那時,他只覺得獻血是一件充滿挑戰和能夠證明自我的事情,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意義。但第一次挽起袖子的經歷讓別文海有了巨大的成就感,幾個后,當在學校再次看到無償獻血車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再次獻血。那一次,醫務人員向他介紹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激起了別文海的強烈愛心,“瞬間覺得自己可以干一件大事?!眲e文海感慨地說。他當場就加人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

              作為醫學生的別文海比一般人更了解人體結構和機能,2014年到2018年的4年間,別文海共獻血5次,累計獻血1000ml。此外,他還獻過兩次血小板,其中有一次,他同時捐獻了血小板和200ml血。有同學跟他開玩笑說:“別文海,你是不是獻血獻上癮了?”可他不認為這是“癮”,只是“正好你缺,剛好我有”的一個順手之舉。

              今年5月,別文海接到中華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的電話,得知匹配成功,配型了三年,自己終于等到了這個機會。他興奮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母和實習醫院帶教老師?!昂軈柡?”帶教老師為他自豪。別文海也高興地說:“從來沒有猶豫和害怕,一直都很激動,終于可以幫助別人了。

            不懂醫的爸爸成為“后援團”

              匹配成功的機率只有二十萬分之一,這種好事怎么都值得炫耀一番??勺鳛楫斒氯说膭e文海卻只告訴了父母和帶教老師。

              9月15日,別文海入院做捐贈前期準備,需要向學校和實習單位請假,直到這時他才通過微信對他的輔導員說了捐贈之事。輔導員陳錦菊知道此事后深深感動:“這是我工作15年來遇到的首例,他的善舉讓我覺得非常自豪!”

              父母的支持讓別文海更加堅定。其實最初接到別文海的電話時,沒有醫學知識的父母非常吃驚,出于對孩子的健康考慮,他們當時并沒有松口。經別文海數番科普和軟磨硬泡,父母終于同意了兒子的決定。“只要是對的事情,你可以自己做主?!辈欢t的爸爸最終成為孩子身后強大的“后援團”,認真地上網查找了各種關于造血干細胞捐獻的資料發給兒子,叮囑兒子捐獻過程的注意事項。

              捐獻的消息不脛而走,當事人別文海卻像沒事人一樣,每天在病房里看看考研資料書,“順便”配合醫生打打針。一些關心他的人對他的悠閑都有點看不下去了,不斷給他腦補各種捐贈知識,而他每次都會很灑脫地說:“你們不用緊張,捐造血干細胞不就跟獻血一樣嗎?”

            “我的血液延續著他的生命”

              醫院有規定要保護捐獻者與受者的個人信息,所以捐獻者與受者之間的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其實,對方是誰我不好奇,只要我的血液流淌在他的身體里,能延續著他的生命就好?!?/p>

              “他很勇敢,做了我們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情;他很幸運,得到了別人得不到的配型機會?!蓖瑢W們佩服他的同時也羨慕著他,“未來如果有機會配型成功,我也一定捐獻?!本璜I造血干細胞的事在學校里引起了極大的共鳴,這讓別文海始料未及又喜出望外。

              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對別文海的善舉予以極大的肯定,他表示,醫科大學的學生們擔負救死扶傷的重任,學校一直高度重視“仁愛教育”,“以手治病為醫者,以心治病為仁者”,培養學生醫者仁心、胸懷大愛。別文海同學把自己的每一次付出當成小事,把能幫助他人的點滴看成大事,向社會展現了一個了不起的“95后”,他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勇氣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優秀品質。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負責干細胞采集工作的歐醫生介紹,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的機率約二十萬分之一, 好不容易配型成功后,有約三分之一的捐贈者由于各種原因“棄捐”,別文海同學是好樣的,他堅定的捐獻之舉令人敬佩!

            大一連續掛科的“學渣”會一直“渣”嗎?

            摘要:

              2013年8月29日上午10點13分,潘俊宏踏入廣東醫的大門門,開啟了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的求學生涯?!安坏貌徽f,高中班主任騙了我,大學真的不是一個隨便玩隨意浪的地方?!笨上?,潘俊宏真正體會到這句話時已經過完大一。那時他已經“掛”了兩科:大一上學期系統解剖學58分,大一下學期局部解剖學59分。大二和大三上學期也是勉強維持不掛科的樣子。想到那段經歷,潘俊宏表示:其實這事兒真怨不得人!

              大三下學期,潘俊宏所在的班級去了寶安人民醫院進行為期兩年的見習與實習。實習期間,他看到過老夫老妻的相濡以沫,,聽到過CICU(心胸外科重癥監護室)里凄厲的哀嚎;他曾經嘗試理解那位痛到蜷曲成蝦形的消化內科大叔的痛苦,也目睹過晚上十點的一場小醫鬧;他曾經接診了一位錯信“維生素能治愈類風濕”而因此延誤就診一年多的年輕媽媽。據潘俊宏回憶,當時這位年輕媽媽的雙手手指尺側偏斜非常嚴重,手腕和肘關節的活動度也明顯受限,膝關節更是畸形得厲害。漸漸地,他不再認為學習是活著必須付出的代價。他開始整天整夜地在自習室看書,在去醫院的路上聽英語單詞,把苦悶的背誦堅持下去——他很感謝“寶醫”給他帶來的變化:“我自得其樂,沉浸其中,緊張卻愜意,規律又不覺枯燥。”他并不清楚促使自己發生轉變的究竟是哪一個瞬間,抑或是這些瞬間的質變,但他說:“真的非常感謝這些令我成長的每一個事件,無論歡喜還是痛苦?!?/p>

              他非常慶幸自己有這么一段實習+考研的歲月,這個過程甚至和結果同樣重要。2018 年,13級本科生潘俊宏被復旦大學醫學院全科專碩錄取。他在成為白衣天使的路上更近了一步,很多人認為他是“逆襲”,而在他看來,這不是”逆襲”,這是努力付出過的回報。同時,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讓別人相信:只要你想改變,任何時候都不晚,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

            原來臺灣萌妹是“佛系”少女,為考研僅日睡5小時

            摘要:


              來自寶島臺灣的朱容萱畢業后繼續留在大陸讀研深造,談及原因時,她表示自己覺得大陸有更大的空間,更適合自己未來的發展。

              7歲便隨家人來到大陸生活,因此能很好地融入大陸的環境,但臺灣式家庭教育還是給她打下了烙印。家里的氛圍是比較嚴謹,這讓她性格中帶有相對理性的一面。而母親“要不就不學,要學就學到最好”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響著她的學習與生活。

              大家印象里, 朱容萱是一個拿過獎學金、考研成功的學霸??伤X得自己比較“佛系”,既來之則安之,如果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就要學著去適應它,而不是一味排斥它。朱容萱考取暨南大學神經內科學碩,備考期間度過了一段苦行僧般的修行。由于實習的緣故,她需要兼顧復習與工作,大半年來,一天睡5個小時是常態。“這是一種大環境,當我在自習室學習到凌晨2點時,會發現還是有許多人仍在復習?!敝烊葺嬗X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程序化,與任何娛樂內容基本絕緣,“連朋友圈都沒有發過。”對于如此高壓的學習生活,朱容萱也更好地運用了勞逸結合的原理,她堅持跑步之類的運動,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她說:“只有這樣才能hold住高強度的學習?!?br/>  不要以為考研只是個體力活, 它還是一場心理戰,港澳臺學生和大陸學生考研時間與內容是不同的,大陸考生一般在一月初初試,而港澳臺考生的初試時間是3月份,這段時間差意味著大陸考生已經“解放”了,自己卻還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堅持兩點一線的“刻板”生活,而且就考試題型來說,港澳臺考生與大陸考生也不完全一致,這同樣也帶來了心理壓力??墒撬冀K頂著壓力,堅持了下來。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她取得了成功。她表示,自己未來還想繼續深造,爭取讀博。

            醫術和藝術都是夢想的起源,她為夢想融醫于藝

            摘要: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比賽,不到終點誰也不能定輸贏,學醫也一樣,有的人一直走下去,有的人改弦易張到其他的行業大放異彩。

              在今年的畢業生中,劉晏蚺有點特別??鐚I、赴美留學,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的她,選擇了考取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學習設計專業。

              談及轉專業,劉晏蚺表示,在幾年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漸摸索和嘗試,才知道了自己喜歡的是什么以及強項所在。自己雖喜歡臨床醫學,但在思考人生規劃的時候發現,行為藝術或許是最適合她的道路。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很多次猶豫、很多次懷疑,也曾哭過、崩潰過、絕望過,但最終都咬牙堅持了下來。期間,她的親戚和相關中介機構工作人員都表示反對,父母雖支持但也向她講明沒有退路。在這么多的反對聲中,陪伴她五年的輔導員鄧海賓老師在全面了解她的想法后,成為她的第一個支持者,讓她堅定了自己尋夢的決心。

              很多人會認為劉晏蚺是棄醫從藝,她卻表示自己不算棄醫,而應該是融醫于藝。申請留學時,她在個人陳述里寫了跨專業的原因和跨學科研究,在補充文書里用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癥的病例開頭,插敘自己在準備作品時的心理活動和見解,最后把臨床診斷和交上去的一幅作品通過比喻聯系在了一起。

              那幅融醫于藝的作品,其靈感來自大葉性肺炎,是一朵生長在肺內的玫瑰,它離開胸腔時從紅色變為了藍色。

              “醫學已經是我的一部分了, 也正是這個背景和經歷在申請中幫到了我很多。”劉晏蚺說。談及未來的發展,她表示會堅持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在醫術與藝術之間找到更多融合點。未來的路充滿變數,不管是繁花似錦還是鋪滿荊棘,勇敢的孩子總會走出自己的路,在每一個驛站用笑臉迎接每一個挑戰。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3201次訪問,全刊已有1206534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