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寶島臺灣的朱容萱畢業后繼續留在大陸讀研深造,談及原因時,她表示自己覺得大陸有更大的空間,更適合自己未來的發展。
7歲便隨家人來到大陸生活,因此能很好地融入大陸的環境,但臺灣式家庭教育還是給她打下了烙印。家里的氛圍是比較嚴謹,這讓她性格中帶有相對理性的一面。而母親“要不就不學,要學就學到最好”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響著她的學習與生活。
大家印象里, 朱容萱是一個拿過獎學金、考研成功的學霸??伤X得自己比較“佛系”,既來之則安之,如果事情已經無法改變,就要學著去適應它,而不是一味排斥它。朱容萱考取暨南大學神經內科學碩,備考期間度過了一段苦行僧般的修行。由于實習的緣故,她需要兼顧復習與工作,大半年來,一天睡5個小時是常態?!斑@是一種大環境,當我在自習室學習到凌晨2點時,會發現還是有許多人仍在復習?!敝烊葺嬗X得,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程序化,與任何娛樂內容基本絕緣,“連朋友圈都沒有發過。”對于如此高壓的學習生活,朱容萱也更好地運用了勞逸結合的原理,她堅持跑步之類的運動,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她說:“只有這樣才能hold住高強度的學習?!?br/> 不要以為考研只是個體力活, 它還是一場心理戰,港澳臺學生和大陸學生考研時間與內容是不同的,大陸考生一般在一月初初試,而港澳臺考生的初試時間是3月份,這段時間差意味著大陸考生已經“解放”了,自己卻還要“兩耳不聞窗外事”地堅持兩點一線的“刻板”生活,而且就考試題型來說,港澳臺考生與大陸考生也不完全一致,這同樣也帶來了心理壓力??墒撬冀K頂著壓力,堅持了下來。
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她取得了成功。她表示,自己未來還想繼續深造,爭取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