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上一期    下一期
            【課程思政·臨床微生物學】
            約嗎?來一場奇妙的微生物探索之旅
               期次:第304期   作者:本報記者 吳志華 通訊員 吳碧嬋|溫嘉林 圖/醫學技術學院   查看:682   


              “天花”令人談之色變,“天花終結者”卻鮮少有人知道。
              你使用過青霉素吧?曾有4位科學家主宰了它的問世,你知道嗎?
              別拿時間久遠當借口,當今的“埃博拉終結者”“疫苗將軍”你總得要知道的。
              縱觀醫學發展史,每一次微生物神秘面紗的揭開,都伴隨著醫學發展質的飛躍。科學家探索發現的故事,是將同學們引入科學殿堂、提升人文素養最好的教科書。
              醫學技術學院臨床微生物學教研室和2018級年級團總支在不久前舉辦了醫學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系列競賽——第四屆“‘微生物獵人’主題演講大賽”(在微生物學發展早期將探索微生物世界,狩獵病原微生物的科學家稱為“微生物獵人”)。在此,讓我們一起打開科學之門,走進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穿梭時空,揭開微生物的神秘面紗
              “每天觀察自然界的變化,在我們肉眼無法企及的微觀世界,存在著一大群微小的生物——微生物,它們千姿百態、光怪陸離,它們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說到酸奶,它酸甜可口,老少皆宜,然而酸奶的主打標簽并非是它的味道,而是益生菌。人們發現‘益生菌’至今,僅有100多年的歷史,但對它的研究可謂是一波三折,這還得從巴斯德說起……”
              “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一場情景劇,‘瞌睡蟲克星—戴維·布魯斯’……”
              “這是一個關于‘青霉素的接力’的故事”……
              從經典的“天花終結者—免疫學之父琴納”到如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陳薇”,在“微生物獵人”主題演講大賽上,演講者將多彩的微生物故事娓娓道來,時而激情澎湃,時而舒緩深情,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通過演講者講述、舞臺劇再現故事場景等多種形式,臺下的觀眾仿佛穿梭時空,看到了偉大的微生物“獵人”與微生物斗智斗勇,感受到科學家在漫長的微生物探索之路上不畏艱辛、上下求索的意志和決心。同學們對科學家進行成千上萬次試驗而不言棄所表現出嚴謹科學精神肅然起敬,更對他們能夠戰勝微生物研制出拯救上千萬患者的藥物激動不已。比賽現場角逐激烈,精彩紛呈,熱烈的掌聲和笑聲持續不斷。
              臨床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楊維青教授對參賽者的精彩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她表示,再現科學家科學探索的過程也是致敬和學習的過程。同學們通過和微生物獵人一起探索,那些從未謀面的、讓人敬仰的大科學家,現在變得熟悉起來;以往抽象的科學精神也變得具體。相信當你們再捧起書本時,面對理性的知識一定會多了一份敬重,多了一份學習熱情。
              臨床微生物學教研室徐廣賢教授表示,各參賽隊伍用精煉生動的語言、形象的表述和幽默詼諧的表現展示了微生物獵人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們的不朽功勛。此次活動寓教于樂,創新形式,推動知識入腦入心,使同學們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開拓了視野,達到了潛移默化教書育人的目的。
              醫學技術學院阮杰副院長表示,微生物獵人競賽是學院創新人才培養的系列活動之一,如今已舉辦四屆,精彩一如既往。競賽讓同學們收獲了成長,也達到了教書育人的培養目標。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向故事中的科學家們學習,立志立德,求實創新,做未來科學發展的推動者和社會主義建設者。
              帶著我們奔赴這場奇妙微生物世界之旅的競賽隊伍,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
            無論勝負,“精神之旅”收獲成長和進步
              據悉,在楊維青、陳軍劍、鄭碧英3位老師的精心組織、悉心指導以及醫學技術學院的大力支持和師生的通力合作下,臨床微生物學教研室早于2015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微生物獵人”主題演講大賽,此后于2016年、2018年、2020年賡續傳統,至此已舉辦了4屆,收效良好。
              從初賽到決賽,活動持續2個多月的時間。在開學之初的《臨床微生物學概論》課程上發布比賽信息,號召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參賽后,各小組迅速行動,確認演講主角、分工合作、收集資料、制作PPT……小組成員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備賽過程中,各小組的PPT會提交指導老師審閱,在老師的指點下對PPT從形式到內容進行整體優化,是一個發現、改進、再發現、再改進的過程。在演講的籌備環節,組員們一同就演講的風格和方式展開激烈討論,靈感的火花不斷迸發,多次演練,精益求精,力求在比賽時帶給觀眾最佳的觀賞體驗。
              隨著備賽的推進,在知悉微生物獵人科學探索故事的同時,同學們也在不斷拓展微生物學知識,挖掘故事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和社會意義。
              “無論勝負,我們每個參與者都能從中取得不少收獲。”第一屆微生物獵人演講比賽的冠軍陳泳渝在收到蘇州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后和楊維青老師分享她的喜悅時,依然沒有忘記微生物獵人活動帶給她的進步。
              第二屆微生物獵人演講比賽三等獎獲得者伍業載感慨道:“‘微生物獵人’引導我成長,激發了我對微生物的學習興趣。由原來的對專業學習的迷茫抵觸到熱愛,我畢業后在家鄉的三甲醫院一直從事本專業工作?!?br/>  教科書上的每一個知識點背后都凝聚了科學家的付出和獻身,每一場“精神之旅”在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微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的同時,也領悟了科學巨人的學術精神與人格魅力。知識變得生動,變得親切,同學們不僅對課本充滿了敬畏之心,學習也更加積極主動了。
            創新形式,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中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教育的真諦不是灌輸而是點燃,一萬次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秉承這一思想,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的主體性、情境性、合作性、反思性”的教學理念,臨床生物學教研室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從2014-2020年7年間每學年堅持舉辦1場大賽,除4屆微生物獵人演講大賽外,還舉辦了3屆設計性實驗大賽。
              設計性實驗是根據特定的試驗條件,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設計、進行實驗的實施和改進、后期論文的撰寫以及最終展示。雖然教學和科研工作繁忙,但是楊維青、陳軍劍、鄭碧英3位老師依然愿意付出比平時教學更多的精力,比賽結束后還將演講比賽視頻和實驗論文上傳到臨床細菌學檢驗基本技術精品視頻公開課網頁(http://kc.gdmu.edu.cn/gdyklc/index.html),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深受學生歡迎。同學們的成長,是老師感到最為欣慰和期待的。
              微生物獵人演講大賽著力于再現科學家的研究,設計性試驗大賽則是自行開展的一項小型科學研究,兩個比賽相得益彰,點燃了學生內心的學習驅動力。同時,二者將專業知識與科學精神巧妙結合,使學術探究與立德樹人、思政教育相互映照,將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專業學習和思政教育的雙贏。
              你想在趣味課堂里擷取果實、滿載而歸嗎?今年將舉行的設計性實驗大賽就是下一場微生物探索之旅,我們約起來!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5381次訪問,全刊已有1224180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