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有需要,義不容辭,有召必應!”
“我兩次參加東莞市流調防控指揮工作!我報名!”
“隨時備戰,我報名!”
“時刻準備著,我報名!”
一條條報名短信是廣東醫醫者無悔的誓言,一句句“我報名”是最真誠的情義!抗擊疫情,廣東醫在行動!廣東醫科大學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在危機中尋找先機,于變局中開創新局,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注重發揮、鍛煉全校各群體能動性和凝聚力。
黨員示范,鍛造攻堅克難“急先鋒”
“2.24”疫情突襲,作為在莞唯一的醫科大學,守護家園義不容辭。現場流調、核酸檢測、片區協調、電話流調、科普、信息處理,面對復雜嚴峻疫情,學校緊急啟動“志愿者庫”,成立志愿者突擊隊,僅半天時間招募340名志愿者。一時間,最先“搶”繁重任務的是黨員同志,兜底收尾的是黨員干部,不計過程、只講結果的是黨員小組,整個疫情防控有序推進,廣東醫人所到之處便形成一股攻無不克的力量。
在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刻,學校向全校各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發出倡議,號召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亮身份、見行動、作貢獻,面對風險和困難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用行動去踐行入黨誓言和初心使命。廣大黨員召之即來、聞令而動,筑起了守護東莞人民群眾、守護師生生命健康的高墻。由普通教師、教輔人員、管理干部、工勤人員組成志愿服務隊,活躍在流調、核酸檢測、物資配送、信息統計、人員管理等各個環節,讓師生群眾切身感受到了黨員先鋒就在身邊,贏得了大家發自肺腑的贊譽。
與學校黨員干部一同參與志愿工作的松山湖管委會工作人員感慨:“廣東醫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組織力讓人動容,將整個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在科學統籌、精準防疫上下足了工夫?!?
扁平管理,抓住快速響應“牛鼻子”
2月25日下午,學校開展第一輪全員核酸檢測,學生從下樓準備、排隊等候、掃碼檢測到返回宿舍,整個過程有序排隊。在當天的全員核酸檢測中,學校共檢測6500余人,而給我們做核酸的采集員全是平時給學生上課的專業課老師。脫下防護服他們是傳道授業老師,穿上防護服他們是守護人民健康的“大白”。除了在校內核酸檢測,還有100多名老師到校外支持核酸檢測工作,這些核酸采集的志愿者們已經把這項工作當成一項常規工作,誰有空就去,無需多言,只要告訴集合的時間和地點即可。
高效率的核酸檢測得益于片區協調員的片區責任制,片區協調員說自己就是“打雜”的,也這是這些打雜人員,根據核酸檢測點人流情況,最大程度減少人員聚集和等待,確保了檢測末端和指揮中心中樞之間信息雙向傳輸快速暢達。
學校構建了現場流調和電話流調相結合的應急管理,充分發揚“時刻準備著、時刻能戰斗”的光榮傳統,56名流調人員分區行動,由黃志剛帶領的23名流調隊員直入中心,靠前迎戰。由倪進東帶領的23名流調隊員守護周邊,進退有度。由吳洪福等13名老師組成的流調隊流動作戰,各個擊破。他們組成了堅固的防疫線,應急處理各種困難各個難題。
在這些志愿者當中,有的人更是身兼多職,同時兼顧幾份工作。有的白天在防控指揮部上班,晚上回到辦公室上班。還有的兩邊“流串”,哪里著急就先去哪里處理,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再去干其他工作。作為信息員,他們甚至能在不看表格的情況下,記下很多關鍵信息,成為名副其實的“表哥表姐”。
學校按照“一切為了防疫,一切為了勝利”理念,進行工作機構、流程、人員、職責的重組,形成了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疫情防控工作專班、疫情防控辦公室等12個工作組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變“金字塔”模式為“直通車”模式,充分發揮集思廣益、統籌兼顧、協調聯動的工作效能,解決了在疫情防控“最后一百米”處的“中梗阻”問題,構筑了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凝聚了群防群治的強大合力。
師生至上,解決急難愁盼“千千結”
將思想活躍、習慣差異、興趣多樣的眾多學生長時間封閉在空間有限的宿舍之內,大家不但不抱怨、不焦慮,反而表現得更加感恩、更加堅強、更加自信,這與學校牢牢堅持師生至上、時時回應師生訴求、處處考慮師生利益密不可分。
疫情讓學校教育教學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師生急難愁盼的問題卻按下了“快進鍵”,菜籃米袋、求醫問藥、上課自習等方方面面的關切集中涌現。只有做好這些“小事情”,才能最終戰勝“大疫情”。
學校學生工作部、后勤管理處、醫院管理處、安全保衛部、團委等部門建立了疫情期間校園熱點問題匯總和反饋機制,對學生關注的生活保障、教學科研、信息網絡等每一個問題,都進行認真研究和解決答復,贏得了廣大學生對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用“‘你’愛我如己,‘我’守校如家”這樣的動情話語表達愛校之情。
“再冷的冬天也會過去,只要大家攜手齊心、共克時艱,就一定能夠擊破疫情陰霾,共同擁抱溫暖春光和美好生活!”如今,春暖花開,我們的志愿者陸續回家,這場戰疫我們一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