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第01版:第01版

            海東校區首棟主體結構封頂

            摘要:


            李嘉斌 攝


            本報訊 11月13日,學校黨委副書記羅輝帶領財務處、后勤保障處負責人及海東校區建設辦一行來到新校區施工現場調研,了解工程進度,協調施工困難。

            現場可見,數百名施工人員揮汗如雨,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隨處都有樁基施工、腳手架支模架搭設、承臺地梁鋼筋綁扎、承臺預制板安裝、場地內土方平衡、開挖承臺地梁……緊張快干、熱火朝天的建設熱潮撲面而來。

            目前該工程一標段已完成樁基工程87%,正進行第一食堂樁基施工,場地內土方平衡整體70%。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正在緊張建設中。教學組團一承臺地梁開挖70%,鋼筋綁扎完成50%。教學組團二承臺地梁混凝土澆筑80%,土方回填50%。2號學生宿舍承臺地梁澆筑完成,正進行支模架施工;研究生宿舍正進行承臺地梁混凝土澆筑;4號學生宿舍正進行承臺地梁鋼筋綁扎;1號學生宿舍正進行承臺地梁開挖。動力中心和校醫院已封頂。

             

            附院派出 210 名醫務人員馳援廣州抗疫

            摘要:


            盧景輝向廣東醫附院支援廣州市新冠疫情醫療救治隊授旗

            本報訊 為全力支持廣州市打好本輪疫情攻堅戰,11月25日下午,由我校附屬醫院210名醫務人員組成的支援廣州市新冠疫情醫療救治隊伍出征,奔赴廣州抗疫一線,以實際行動展現高水平醫院的責任與擔當。

            出發前,盧景輝向廣東醫附院支援廣州市新冠疫情醫療救治隊總領隊、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林挺葵書記,醫療救治隊副領隊孫小聰授旗。

            學校和附屬醫院高度重視此次醫療救治支援工作,第一時間開展組織動員,火速集結了含醫療、護理、感控、行政后勤等專業人員組成醫療隊伍,調度籌備充足的醫療物資。隊伍中有不少醫護人員都有豐富的支援經驗,其中孫小聰、余賽男、吳欣等是參與湖北抗疫的“老將”,魏燕璇、徐美俊等曾參與抗擊吳川、廉江新冠疫情工作。

            在眾人忙著搬運物資行李之際,副領隊“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孫小聰的父母眼含熱淚在一旁目送兒子出發:“這次支援廣州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一定能勝利歸來!”護士吳欣的先生也幫忙收好了行李過來送她:雖然舍不得,但這是醫護人員神圣使命,希望加油,早點平安回來。”

            據了解,作為廣東省首批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充分發揮技術和人才優勢,勇于擔當公立醫院的職責使命,承擔著湛江市和環北部灣地區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治任務,全力保障疫情期間省內和全市疑難急危重癥患者救治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除了派出210人支援廣州外,當前醫院有近250名醫務人員正在支援湛江各縣區抗擊疫情工作中。

             

            我校易班建設再獲佳績

            摘要:

            本報訊 12月27日,廣東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公布了2022年度廣東高校易班優秀評選結果,我校易班發展中心獲評十佳易班發展中心,林麗霞老師獲評十佳易班指導教師,《立足網絡思政工作新起點,打造易班網絡思政育人新范式》獲十佳易班特色案例。據悉,2020年,我校易班發展中心首次獲評十佳發展中心,2022年再度獲評表明廣東高校易班發展中心對我校易班發展中心建設的充分肯定。

            我校在全國高校衛檢專業青年教師授課競賽中獲得大滿貫

            摘要:

            本報訊 12月29日,第二屆“人衛杯”全國高等學校衛生檢驗與檢疫(以下簡稱“衛檢”)專業青年教師教學授課技能競賽于線上順利舉辦。公共衛生學院衛檢系戴娟秀、劉欣老師分別代表我校理化檢驗組和微生物檢驗組參賽并雙雙獲得特等獎,以及所在組別的優秀課件獎和優秀教案獎,兩位老師在此次比賽中獲到了全部獎項且均為最高級別,實現了大滿貫;廣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因此獲得優秀組織獎。

             

            我校作品獲評教育部關工委2022 年“讀懂中國”優秀舞臺劇

            摘要:

            本報訊 近日,教育部關工委公布2022年“讀懂中國”活動評審結果,我校關工委報送作品《深耕紅土地》獲評教育部關工委2022年“讀懂中國”活動優秀舞臺劇。該作品講述了學校老院長、老科學家代表梁念慈教授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的故事,他用不懈奮斗踐行科研報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放棄留在美國或國內發達地區的機會,扎根紅土地,在遠離省城的粵西大地上建筑培育深厚人民情懷的“大陣地”,展現出廣東醫人艱苦創校、勇于發展、執著前行的奮斗精神。

            我校黨建項目參加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獲獎

            摘要:

            本報訊 近日,由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改革辦、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廣東省市直機關“先鋒杯”工作創新大賽決賽在線上成功舉辦。學校黨委推報的黨建創新項目《“先鋒+”跑出融合黨建加速度》作為湛江市該類唯一一支通過復賽評審晉級決賽的作品,收獲了全省三等獎的好成績。此前,該項目曾獲湛江市直機關第五屆改革創新大賽一等獎。

             

            我校在省 2022 年“立志·修身·博學·報國”活動中喜獲佳績

            摘要:

            本報訊 近日,廣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22年“立志·修身·博學·報國”主題教育系列活動評選結果,我校周慕丹老師的《揚帆起航,不負韶華——斬獲一等獎,同時,我校還獲得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和“優秀組織獎”。

            專家大咖云集廣東醫研討黨的二十大精神

            摘要:

            本報訊 11月26日,由廣東醫科大學主辦的《聚焦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全國學術研討會順利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同濟大學、山東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共山東省委黨校等國內二十所高校、研究機構的二百余位專家學者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研討。

            在開幕式上,廣東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致辭。他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廣東醫科大學辦學歷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展情況。作為醫科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結合學校特色,已經形成了醫德教育與社會治理研究、馬克思主義道德哲學研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研究方向,近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上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他希望以此會議召開為契機,加強廣東醫科大學與各位專家學者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東莞市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肖乃勇在致辭中表示,東莞市社科界緊跟時代步伐,服務中心工作,著力打造“學術東莞”社科品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理論工作者,我們使命責任在肩,更需踔厲前行。

            來自東莞、茂名、湛江等地13所高校的24位學者圍繞會議主題作了發言。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鵬偉副教授以《中國式現代化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題作報告,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科學的環境理論指導——想”。

            本次會議由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醫科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承辦。閉幕式上,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醫科大學柔性引進人才盧嵐教授進行了點評。

            據悉,本次研討會是廣東醫科大學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系列舉措之一,也是廣東醫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有效措施。

            我校11名專家獲聘湛江市統一戰線智庫專家

            摘要:

            本報 日前,湛江市統一戰線智庫專家人選選聘結果公布,我校張晶晶、馬天仲、魏波、鐘巨斌、王家豐、黃哲、王斌、余維法、吳科鋒、曹會英、陳曉11位專家入選,涵蓋5個組別,其中張晶晶教授被聘為醫療衛生組首席專家。

             

            我校舉行消防安全演練活動

            摘要:


            本報訊 為加強重點部位消防安全演練,提高員工滅火逃生技能,繼“119”消防日對飯堂員工培訓后,11月16日下午,安保處組織圖書館湛江校區全體人員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學習和滅火實操演練。

            此次消防培訓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消防理論知識,另一部分是現場實操。所有參訓人員人人手持滅火器滅火,人人參訓,人人過關。

            校友、師生積極向圖書館捐贈珍藏圖書

            摘要:

            本報訊 為豐富我校圖書館藏書,進一步做好服務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文獻資源保障,激發全體師生的讀書熱情,共建美好書香校園,學校圖書館發出捐書倡議。倡議得到師生、校友及社會的關注,紛紛把珍藏的圖書捐贈給圖書館,他們的感人行為,令人動容。

            1982級校友、校友會原會長吳先宏先生親自將近百冊圖書送抵東莞校區圖書館。學校校長辦公室范雪香老師、從學校印刷廠退休的蘇海華老師也將家里的一批藏書捐贈給學校圖書館。廣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了解到我們的捐書活動后,積極聯系到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并自貼運費將近60冊圖書捐到圖書館。

             

            廣東醫基層服務受歡迎

            摘要:


            本報訊 11月1日上午,學校黨委副書記羅輝一行帶領廣東醫科大學及附屬醫院青年志愿者、界炮鎮衛生院醫護及社工等到遂溪縣界炮鎮慰問并調研百歲老人情況,為百歲老人送上誠摯問候,收到當地群眾的歡迎。

            慰問活動由海洋醫藥研究院聯合附屬醫院義工幸福銀行、遂溪縣人民醫院、潤源中天集團聯合舉辦,共召集36名青年職工志愿者、鎮衛生院醫護工作者及鎮公共服務辦社工,通過兩天的時間,走訪慰問調研了50位長壽老人,其中最高年齡111歲。他們將關懷送到老人家中,為百歲老人進行免費體檢、測量血壓、提供健康咨詢等服務,在與長壽百歲老人的對話中探索健康長壽秘訣,推進健康傳播學科高質量發展。

            另訊我校向徐聞縣西連鎮捐贈一批教育便民設施。12月7日上午,廣東醫科大學“助力鄉村振興,情暖西連鎮”教育和便民設施捐贈活動在徐聞縣西連鎮舉行。黨委副書記羅輝代表學校向西連鎮鎮政府捐贈了200套課桌椅和204張石桌凳等教育與便民設施。

            第02版:第02版

            敢為人先二十載踔厲奮發譜新篇

            摘要:


            辛勤的建設者2003 年 10 月 23 日東莞校區首屆新生開學典禮2002 年 12 月 12 日東莞校區奠基儀式

            2003 年的東莞校區建設工地


            校地共建東莞附屬東莞第一醫院

            向未來,再出發。 學校將朝著高水平醫科大學的目標堅定前行!

            海東新校區規劃全日制在校生 11300 人, 用地面積 1000畝,建筑面積 33.4 萬平方米。


            致敬·

            傳承廣東醫精神的建設者2002年12月12日,一個值得廣東醫人銘記的日子,東莞校區在松山湖畔奠基,寫下了學校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進入新世紀,廣東醫人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搶抓機遇,作出了“創辦東莞校區、做大做強廣東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決策。東莞校區的創建者們,風餐露宿,日夜奮戰,不畏艱辛,攻堅克難,克服干旱、臺風、非典的重重困難,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招生的目標,創造了“廣東醫速度”,彰顯了廣東醫人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

            跨越·

            學校事業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東莞校區建設發展的20年,學校事業發展逐漸駛上快車道。20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歷屆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廣東醫人的共同努力下,校黨委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凝聚全校師生醫護員工的智慧和力量,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創新性實踐,實現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邁上了建設高水平大學新征程:以“優秀”等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更名廣東醫科大學,學校及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三學科相繼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進入CWUR和USNews世界大學排名榜,以有效期6年通過國家臨床醫學認證,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行列……作為最早入駐松山湖的單位之一,與松山湖科學城共成長、齊奮進,致力發展高質量醫學教育。集聚高層次人才團隊,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提供高質量社會服務。

            學校近6萬名莘莘學子在東莞校區成長成才。中國工程院韓德民院士團隊,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軍教授等,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于東莞校區,為東莞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公共衛生、醫藥產業升級提供了強勁動力。

            學校建有多功能現代化的科技大樓,東莞市唯一具備在生物醫藥領域開展實驗動物研究資質的大型實驗動物中心,成立“廣東醫科大學東莞創新研究院”,組建“廣東醫科大學松山湖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打造一批省市重點實驗室支撐建設的八大產學研平臺,深化產教融合建設現代產業學院,共建松山湖醫工融合創新中心和醫工聯合創新學院,助力構建生物醫藥產業全生態鏈,服務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被授予“松山湖20年突出貢獻企事業單位”。

            情系蒼生,護佑生命。校地共建東莞附屬東莞第一醫院,各路博士、博士后、高層次專家云集,各大??迫缬旰蟠汗S般發展,各項新技術、新項目迅速開展,醫療技術和救治能力大幅提升,打造東莞東南片區醫學中心和醫療高地。

            與松山湖共建提升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能力,助力松山湖區域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創新和應急能力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東醫科大學積極發揮學科、人才優勢,在核酸檢測、心理健康、流調溯源、志愿服務等各條戰線上,先后派出近5000人次的多兵種志愿服務隊,全力支援地方戰疫,為東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20載的奮斗歲月,20載的青春如歌;時間不斷逝去,回憶不斷增添;全體廣東醫人的嘔心瀝血,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在南海之濱和松山湖畔建設了美好的家園。

            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

            堅持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召開了更名大學后的第一次黨代會,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確立了“1133”發展戰略?!笆濉币詠?,堅持每年一個黨建主題和一個工作主題,黨建引領事業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

            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不斷提高,積極探索科教融合、產教融合、醫工融合。構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化四融合”思政育人大陣地,建構“學院+書院+產業學院(醫院)”,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核心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核心,有所為、有所不為和交叉融合、改革創新的理念。加強學科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優化學科結構,找準優勢特色,突出建設重點。形成了“以醫學為主,醫學、理學、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多學科發展”的學科格局。進入“十三五”以來,學校召開人才工作會議、科技工作會議等系列工作會議,更加堅定學科建設在學校發展中的龍頭地位、引領作用和支撐功能,統籌推進學科建設加大建設加快發展,學科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新增省級重點學科7個、珠江學者崗位計劃設崗學科5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4個等,學科綜合實力得到大大增強。

            堅持以人才強校為要務

            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力以赴抓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力打造與學校發展建設相適應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學校事業發展夯實中堅力量和后備力量。實施“年輕碩士博士化、青年博士教授化、年輕教授碩導化、卓越教授博導化”的人才培育工程,國家杰青、省杰青、青年珠江學者培養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

            堅持以社會服務為己任

            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面向時代新趨勢、新要求、新變化,在高層次人才引育、高質量科研成果產出、高水平平臺建設上持續發力,為東莞產業經濟發展矢志奮斗。

            我校是全國唯一連續七年獲“最佳實踐大學”高校,連續三屆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

            展望·

            向未來,再出發,再奮進不忘來路,才能開辟新路,走向未來。

            東莞校區建設發展20年,學校人才培養數量大幅增加,師資隊伍質量大幅增強,科技創新水平大幅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學校綜合實力大幅增強。在不斷進步、發展中和積累中站在了新起點,也積淀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站在新起點,面向新征程,廣東醫人要進一步發揚、創新學校精神文化,挺起新時代廣東醫人的精神脊梁,依托東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和湛江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堅持辦學歷史經驗,堅持辦學理念,聚焦新方位,聚力新發展,朝著建成高水平醫科大學堅定前進!

            第03版:第03版

            2023年廣東醫科大學十大新聞

            摘要:

            2022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2022年,廣東醫科大學全體師生醫護員工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勇往直前的作風面貌,自信自強、同心同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建設聲譽優良、風清氣朗、自強自信的高水平大學努力奮斗,在教育、教學、科研、醫療、管理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2022年廣東醫人共同關注見證過的每一個精彩瞬間點亮了廣東醫專屬的高光時刻。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凝聚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摘要:


            10月16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學校黨委堅決扛牢政治責任,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學校師生醫護員工通過電視、網絡、廣播等各種形式,認真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盛況,反響強烈。學校黨委常委會會議、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多次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校領導班子率先垂范,先學一步、學深一層。印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方案》,成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舉辦《聚焦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全國學術研討會,舉辦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研討班,各基層黨組織和各單位、部門及時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納入教育教學、思政課和課程思政、黨課、團課,通過黨委(總支部)會、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切實做到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師生全覆蓋。

            召開黨的建設工作會議 以高質量黨建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格局

            摘要:


            9月16日,學校召開黨的建設工作會議,聚焦新方位,聚力新發展,以高質量黨建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格局。印發《中共廣東醫科大學委員會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實施方案》,多措并舉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中心黨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2個單位通過第二批全省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期滿驗收。獲省委教育工委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優秀案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全省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優秀理論成果特等獎、二等獎各1項。

            深入推進“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 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摘要:


            扎實開展“牢記初心擔使命,爭做育人大先生”主題活動(2022―2024 年),制定1個總體意見和“4 大工程”、“10 個 100”計劃實施方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聘任中國工程院韓德民院士為學校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首席科學家。引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軍教授團隊。張晶晶教授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高校、醫療單位和科研院所首個獲得國家級高層次青年人才項目的青年科學家。劉建強、皮江、夏正遠、金花等4位學者入選2022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趙斌教授入選2012-2021年全國神經內科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是廣東地區神經內科領域學術排名最高的專家。熊興東教授入選2012-2021年全國老年醫學領域學者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榜單。2名老師在第二屆全國衛檢教師授課比賽中雙雙獲得特等獎,以及所在組別的優秀課件獎和優秀教案獎,實現大滿貫;公共衛生學院獲得優秀組織獎。5名教師在全省首屆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高校舞蹈(技能)組決賽一等獎1項、音樂組三等獎3項、美術組三等獎1項。

            連續七年全國最佳! 學校實踐育人工作成果創新高

            摘要:


            召開共青團工作會議,是全省高校首個由學校黨委組織召開的共青團工作會議。學校 140 支隊伍,2600 多名師生開展以“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為主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累計開展“紅色巡禮”活動超過 200 場,榮獲 2022 年度“全國最佳實踐大學”,成為全國唯一連續七年榮獲該榮譽的高校,獲評 2022 年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榮獲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獲金獎,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三屆榮獲該榮譽的高校。學校入選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兩個項目入選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先進典型名單(全省共10個)。易班發展中心在全國易班共建高校星級工作站評定中獲評四星易班工作站,獲評廣東高校十佳易班發展中心和十佳易班特色案例。《群眾性大學生創新創業活躍度研究報告(發布全國首個創新創業活躍度指數)》被團省委以專報形式報送團中央。

            又一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摘要:


            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學校又一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臨床醫學進入全球排名前3‰。第一臨床醫學院入選首批廣東省高水平臨床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入選首批廣東省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培育建設學院。徐廣賢教授團隊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實現學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項目上零的突破。羅輝教授牽頭申報的“魚鰾(黃金鮸)海洋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獲廣東省自然資源廳2022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海洋六大產業專項重點項目600萬元資助。張海濤教授課題組3項發明專利以500萬元價格轉讓,創學校歷史新高。獲批省市共建細胞自噬與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研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八個專業入選一流本科專業 教育教學工作頻結碩果

            摘要:


            8個本科專業入選 2021 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3 門課程被認定為 2021 年度省一流本科課程。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獎6項、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優秀教育成果獎 4 項。體外診斷產業學院獲評為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廣東醫科大學健康促進與醫學傳播學研究所入選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醫科大學—東莞理工的聯合學位3個專業獲批準,率先成為廣東省目前唯一也是首個聯合學位培養項目,開創廣東高校聯合學位培養先河。學生在 2022年第六屆全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大學生形態學大賽暨首屆虛擬仿真臨床實驗診斷大賽中獲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三項,獲“挑戰杯”廣東省競賽一等獎一項、全國決賽三等獎一項,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競賽一等獎1 項、三等獎4項,獲首屆全國健康服務與管理教育高峰論壇暨首屆“尋康杯”健康服務與管理情景模擬沙盤競賽一等獎一項,獲 2022 年“舞動中國·排舞聯賽”中榮獲高校普通院校組大集體自選曲特等獎(冠軍)、高校普通院校組小集體串燒曲目團體舞一等獎、高校普通院校組大集體規定曲目團體舞二等獎。

            附屬醫院獲批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 廣東醫高水平現代化醫院體系建設步伐加快

            摘要:


            附屬醫院成為廣東省入選建設國家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的5 家醫院之一,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得分排名中獲評 A+等級,入選首批國家級“神經介入建設中心”,成立了“國家級銀屑病規范化診療中心”。附屬第二醫院迎來建院100周年,醫院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的重點項目——應急大樓奠基動工,國家標準版心衰中心、國家防治卒中中心、全國女性卵巢保護與抗衰促進工程生育力保護中心先后落戶。附屬東莞第一醫院用兩年時間實現業務翻一番,醫教研得到全面發展,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引進或特聘雙聘博士、博導等高層次人才112人,開放床位數增加到1221張,建成25個臨床醫學中心,放療中心大樓開工建設,卒中中心獲得卒中防治中心授牌,胸痛中心通過廣東省PCI標準版認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通道獲批全國四星建設單位,開展新技術新項目80余項,其中全脊柱開放性手術填補區域空白,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處于廣東省領先水平。附屬順德婦女兒童醫院在廣東省三級婦幼保健機構 2021 年度績效考核中排名第九,在全省縣區級三級婦幼保健機構中排名第一,在全國三級婦幼保健機構2020年度績效考核中獲評A+等級,縣區級婦幼保健機構排名第一。直屬附屬醫院新增7個省臨床重點??啤?1個市臨床重點???。全省評選10家省級婦幼健康文化特色單位,附屬第二醫院和附屬順德婦女兒童醫院入選。

            眾志成城戰疫情 全系統、全方位、全天候守護人民健康

            摘要:


            堅決貫徹黨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和屬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因時因勢調整校園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全校師生員工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確保了校園內的疫情“零發生”。學校醫護員工及師生志愿者用心用情全力支援在疾病救治、病毒研究、流調溯源、核酸采樣和培訓、疫苗接種、專家指導、隔離轉運、指揮協調、抗疫信息數據管理、方艙醫院建設等疫情防控最前線。為省內外疫情防控工作出積極貢獻。創建上線了東莞市首個全天候疫情咨詢AI,打造了“疫情智能咨詢系統+電話咨詢支持中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三位一體的智能疫情防護系統,得到廣大市民好評。

            建設幸福廣東醫 學校持續實施暖心民生工程

            摘要:


            學校把畢業生就業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深入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行動”,2022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為97.66%,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列。疫情期間,學校設立特殊通道為師生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將就醫送藥、物資采購等落到實處。兩校區體育場煥然一新,學生一站式服務中心功能進一步改善,圖書館環境持續優化,建立專門的電動車充電區,建成東莞校區新垃圾房,民生實事落實落地。海東新校區一標段建設順利推進,11月13日,首棟主體結構封頂。深入推進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學校評為“廣東省綠色校園”。廣開渠道吸收社會資源支持學校發展,能潤集團向學校捐贈1200萬元。

            第04版:第04版

            百載醫心衛粵西 薪火相傳再揚帆

            摘要:


            2018 年成建制移交廣東醫科大學,成為我校直屬附屬醫院。

            最美逆行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積極貢獻。

            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全面托管湛江東海島公立醫療機構,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加快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

            “翻閱這本厚實的院史,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故事,那些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艱辛又珍貴的日子。厚德懷仁,杏林春暖,前輩流風,后必承拓。”

            在湛江首部百年醫院院史《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史(1922—2022)》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序言中這樣寫道。

            韶光流轉,百年一瞬。作為西醫傳入粵西城鄉的標志和湛江市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醫院,2022年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迎來建院100周年。從創院之時的一棟樓11張簡易床位,到如今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醫院,薪火相傳間,凝聚的是數代“附二院人”的開拓進取、不懈奮斗。

            日夜兼程,策馬揚鞭。近年來,廣東醫附二院持續深化內涵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全院上下齊心協力、砥礪前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文化聚力堅守百年為民“暖內核”作為湛江市綜合性醫院之發軔,廣東醫附二院的前身———創建于1922年的愛民醫院,在艱苦歲月中發展出粵西近代醫療衛生事業。創院之時,醫院運作舉步維艱。恰逢湛江地區各類傳染病頻發,瘟疫盛行,一批醫務人員積極下鄉參與疾病救治和預防接種,全力抗擊鼠疫、麻風病等惡性傳染病,將西醫帶入群眾視野。戰火之中,醫院堅持開診,醫務人員堅守醫院,救治數以千計的傷病群眾。抗戰勝利后,“湛江市立西營醫院”以精湛的西醫外科手術而被群眾稱道。

            新中國成立后,醫院歷經湛江市人民醫院、湛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百年來始終站在守護人民健康一線。在篳路藍縷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凝聚起具有廣東醫附二院特色的百年醫院文化,并在新的實踐中不斷豐富其內涵,匯聚起奮進的磅礴力量。

            百年醫院文化所帶來的,是在一次次重大事件中的堅守。在抗擊“非典”中,醫護人員聞令而動,2人獲評全省抗擊“非典”先進個人,9人獲評市級榮譽;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生以來的900多個日夜里,廣東醫附二院人的身影始終活躍在最前沿;在新冠疫苗接種中,醫院啟用粵西首臺新冠疫苗流動接種車,并開打湛江高校全員接種第一針,以細心、到位的接種工作鞏固抗疫防線,2人獲評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7人獲評湛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百年醫院文化所帶來的,是優質醫療下沉基層的決心。醫院先后與20余家基層衛生機構建立醫聯體或專科聯盟,派遣專家下基層開展義診、技術幫扶等工作,全面托管湛江東海島公立醫療機構,成立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東簡醫院,推動東海島衛生事業發展;成為湛江市衛生健康局指定的危重孕產婦遠程實時救治網絡市級試點牽頭醫院,成功在經開區硇洲衛生院開通湛江市首個危重孕產婦遠程實時救治平臺,為孕產婦保駕護航……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

            百年醫院文化所帶來的,是積極優化院內便民服務舉措的執著。直擊就醫痛點,設立院內客戶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中心、國際醫療與特需服務中心;率先在湛江市啟動產科特需區一體化產房(LDRP),構建起產前診斷、孕產婦遠程監護、一體化家庭產房的全周期服務體系;積極建設平安醫院、老年友善醫院等;開設首家夜間運動損傷康復、中醫門診……讓群眾在就醫中感受到人文醫療的溫暖。

            百年醫院文化所帶來的,是廣東醫附二院把職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放在醫院發展的重要位置上。醫院打造“黨員之家·職工之家”;舉辦一系列文體活動、慰問活動;建立一批院內興趣團體,讓廣東醫附二院人更有歸屬感。

            葉茂根深顯春華,揚帆起航新百年。站在新起點上,廣東醫附二院將集中力量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加快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全力建設廣東醫科大學婦兒醫學院和眼科醫學中心,建設特色鮮明、若干學科區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學直屬附屬醫院,實現醫院更高水平、更有質量、更具效率的發展。引領發展緊跟雙融雙促“風向標”“2018年《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發布實施,為醫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指明方向。高質量黨建成為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指引?!睆V東醫附二院黨委書記蔡定彬表示。

            近年來,廣東醫附二院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落實醫院第一次黨代會的“3456”發展戰略,結合醫院發展實際,通過機構改革、支部調整、創新工作模式等多種手段,持續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

            結合實際,廣東醫附二院優化黨委組成部門設置,結合臨床??浦行幕攸c,設置35個黨支部,將支部建在中心上,實現支部管理扁平化,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與議事決策作用,創新開展“1333”黨建工作新模式——樹牢“抓發展就要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一個理念”;推進“強化政治建設、強化班子建設、強化制度建設”的“三個強化”;落實“思想鑄魂、強基提質、樹典立標”的“三個行動”;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思想建黨與文化建院、黨建工作與行風建設”相結合的“三個結合”。

            細數廣東醫附二院創新黨建工作的項項舉措,黨委書記查房工作制度無疑是當中亮點。廣東醫附二院以“黨建+查房”工作模式為抓手,以黨建促業務、管理與督查指導全面融合為出發點開展黨委書記查房,醫院主抓各黨支部、科室的決策落實及黨建、廉政、行風、文化等方面,結合中醫學的“望、聞、問、切”四步法,查明基層黨建工作“病源”,找準“癥結”,開出“良方”,進而解決“頑疾”。

            據了解,截至目前書記查房已累計在全院各支部提出并落實整改措施300余項,將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工作相結合,解決了一批長期困擾黨支部、科室發展的難題痛點。書記查房項目獲廣東省“高校黨建創新案例”二等獎、廣東省第九屆“先鋒杯”暨湛江市第四屆改革創新大賽機關黨建項目類決賽一等獎第一名。

            近兩年來,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榮獲全國“改善醫療服務示范醫院”“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湛江市抗擊新冠肺炎先進集體”“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廣東醫科大學學校先進基層黨委”,獲批全省公立醫院黨建“四有”工程示范點、湛江市直機關基層黨建示范點創建單位,呼吸與危重癥醫學中心黨支部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等,2020、2021年連續兩年在湛江市直工委和學校黨委黨建工作考核中獲評“優秀”。

            未來,醫院將持續開展黨建工作示范點、樣板支部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加強“一支部一品牌,一黨員一旗幟”的黨建品牌建設,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提高基層組織覆蓋與工作覆蓋質量,推進黨建高質量發展。淬煉能力鍛造技術提升“強基石”走進廣東醫附二院院史館,一批批愛民醫院時期百年來使用的手術器械,無聲地講述著百年發展歷史的崢嶸歲月。如今,沉淀的歷史底蘊所形成的百年醫院文化已成為推動廣東醫附二院高質量發展的“強基石”,引導著醫院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改進醫療質量,補齊專業??贫贪?,劍指構建優質高效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1958年成功完成湛江地區首例全膀胱切除輸尿管移植術、1959年成功完成粵西首例利用塑膠填塞萎縮性鼻炎、馬鞍鼻畸形……在廣東醫附二院,一項項新技術填補了地區技術空白,隨著黃寧民、郭學建等一批醫學先賢篳路藍縷的實踐,奠定起廣東醫附二院的堅實口碑。

            改革開放大潮浩浩湯湯,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始終挺立于發展潮頭———1983年全國科研項目總結里,收錄著時任五官科主任蔡懿廷編寫的《應用冷凍綜合治療鼻咽癌8例報告》;1984年率先在湛江地區開展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椎管探查、脊柱棘突內固定術、腰椎間盤切除術;1985年建立了粵西地區綜合醫院第一家細胞遺傳(染色體)實驗室。

            邁入新世紀,廣東醫附二院作為湛江唯一指定醫院承擔“中華健康快車”湛江站項目,先后幫助三萬余名白內障患者復明;率全省地級市之先,掛牌“湛江市低視力康復技術指導中心”;2010年掛牌湛江首家“中華健康快車白內障治療中心”;2011年粵西首家睡眠疾病研究所落戶該院;多項泌尿外科手術粵西首創……近年來,廣東醫附二院率先在粵西引入裸眼3D、4K高清等腹腔鏡手術系統及Spyglass系統等。四級手術、微創手術占比不斷提升,彰顯出邁入新征程的廣東醫附二院樹立了求新求變、堅持特色化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恒心。

            組建21個醫療技術團隊,不懈打造高水平技術團隊———ECMO技術團隊挽救了多名生命垂?;颊?,房顫導管射頻消融技術團隊是湛江能開展該技術的兩家醫院之一;多個腫瘤精準手術技術團隊快速提升三四級手術量;危重癥孕產婦救治技術團隊不斷提升危重癥救治水平能力,已成為湛江市危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之一。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方面,近年來,廣東醫附二院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在多個學科均有高層次人才領銜,學科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家、省臨床??茦藴?。如今,廣東醫附二院已經成為國家標準版心衰中心、廣東省胸痛中心、廣東省防治卒中中心、國家三級醫院PCCM規范化建設達標單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診救治快速通道”四星級救治基地等。

            作為高校直屬附屬醫院,教研讓廣東醫附二院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如虎添翼。60年前,當時還是“湛江市人民醫院”的廣東醫附二院,增掛了“中山醫學院湛江分院附屬醫院”,成為廣東醫科大學首家臨床教學醫院。經過多年的發展,醫院現擁有完善教學體系,建立完備的教學組織架構,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醫學人才,更成為碩士生、博士生培養點。

            此外,廣東醫附二院擁有粵西醫學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研究機構,配備先進的科研實驗設備;獲批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博士后聯合培養基地,并迎來首批入站工作的博士、博士后。

            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方面,廣東醫附二院圍繞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以互聯網醫院為平臺,開展線上診療,快遞配送藥品等服務,并逐步建成以廣東醫附二院為中心的區域急危重癥信息化云平臺、數據庫和信息系統。精細管理奠定深化改革“硬支撐”近日,2021年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指標成績放榜,廣東醫附二院評定為B++,較2020年名次進步440名,醫療質量、持續發展、滿意度均獲得提升,其中醫療質量提升尤為顯著,這得益于近年來廣東醫附二院不懈推動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引導公立醫院落實功能定位。

            目前,廣東醫附二院科學高效完成醫院規劃,全面總結醫院歷史發展成績和機遇挑戰,科學謀劃五年發展規劃,確定遠景目標和五年主要目標,明確了三甲醫院建設、應急醫院建設、智慧醫院建設等10大建設任務,明確42項具體任務。

            繪就路線圖,吹響沖鋒號。在精細化管理縱深發展方面,醫院順利啟動粵西地區首個醫用耗材SPD項目,打造粵西地區醫用耗材精細化管理樣板。實行科室主任KPI績效考核,完成與創三甲工作、國家績效考核標準等掛鉤,構建??乒芾硇赂窬帧?

            以“破”為“立”,以“改”促“進”,改革再發力,關鍵要保持制度的生命力,做到因時因勢、持續深化。廣東醫附二院修訂完善《手術分級與授權管理制度》,三級查房分組及分管床位制和手術分級授權逐步建立,全院38個臨床??乒矂澐譃?0個臨床專業組。

            標準化、規范化質量與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廣東醫附二院質量控制目標管理體系有效明晰,質控數據庫和持續性質控督導機制切實完善,品管圈等質控工具運用有效推廣,重癥醫學科、產科特需區、手術室三個品管圈項目分別榮獲廣東省第五屆醫院品管圈大賽一、二、三等獎,其中重癥醫學科“凝澈圈”榮獲第十屆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三等獎?!敖酉聛?,我們將深入開展臨床績效體系改革。深入推廣依托DRG、DIP及醫保管理理念,結合醫院等級評審指標和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完善科主任KPI考核體系。”廣東醫附二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陳燦表示,醫院將推廣實行醫療組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基于以DRG為風險調整工具,以病案首頁數據為基礎,涵蓋病例組合指數(CMI)等量化指標的醫療技術難度水平的評價體系。

            此外,為全面推進全成本核算管理,廣東醫附二院將引進成本核算管理系統,搭建成本管理體系,同質化推進全院科室成本、診次成本、床日成本核算、DIP單病種成本核算數據采集。并組建全成本核算專班,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上線成本管理系統的歸集管理,推進全院科室成本管理,開展試點科室病種組DIP成本核算?!皯?婦幼”

            雙軸驅動發展新動能●全力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獲批建設——2021年,經湛江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依托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建設湛江市應急醫院。體系構建——圍繞應急指揮與處置能力建設,全面制定了應急醫院管理規章制度;建成5G+院前急救系統、智慧門診系統、遠程會診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和互聯網云診室;組建起一支45人的緊急醫學救援隊,并配備數字單兵系統裝備、現場及遠程應急指揮調度系統。設施建設——醫院按照“平戰結合、快速轉換”的原則新建應急大樓,規劃標準床位數600張,肩負著處置重大交通意外、海上救援、消防事件等應急事件任務。已建成帳篷移動救治單元和應急物資倉庫,完善各種應急情景應急響應體系及物資后勤保障體系。人才培養——醫院將依托廣東醫科大學,開設急診醫學、重癥醫學、災害醫學等學科課程,打造應急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發展目標——打造“醫、教、研、防”四位一體,“陸、海、空”三維聯動的應急醫療服務體系,最終建成省級緊急救援醫療中心及海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區域性緊急醫學救援培訓中心?!裰Υ蛟鞆V東醫科大學婦兒醫學院深厚底蘊——上世紀50年代,師從“萬嬰之母”林巧稚的蕭毅副院長來院組建婦產專科;上世紀90年代,發現世界首例46xRr8號染色體綜合征;獲評國家級“愛嬰醫院”;年分娩量最高超過8000例,連續15年位居湛江市區綜合醫院第一名;已建設成為“廣東省婦幼健康文化特色單位”。硬件配置——婦產醫學中心設有婦科、產科、危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產前診斷中心、產后康復中心,超過200張床位,擁有標準化產房、一體化產房、特需服務區、孕產婦ICU、遠程實時胎監系統等,是湛江市危重癥孕產婦救治中心之一、湛江市危重孕產婦遠程實時救治網絡牽頭單位;兒童醫學中心設有PICU、NICU、兒童康復醫學中心,床位100張,是粵西地區兒童危重癥救治中心之一。未來目標——不斷拓展產前診斷與篩查技術、提升危重癥孕產婦救治能力、增強兒童危重癥救治水平,建成婦兒區域醫療中心,著力打造高水平的廣東醫科大學婦兒醫學院。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9082次訪問,全刊已有1219848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