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z9bjr"><span id="z9bjr"><track id="z9bjr"></track></span></form>

<nav id="z9bjr"><listing id="z9bjr"><meter id="z9bjr"></meter></listing></nav>
        <form id="z9bjr"></form>
          <strike id="z9bjr"><pre id="z9bjr"></pre></strike>

            《廣東醫科大學報》  

            第01版:第01版

            學校黨委召開一屆十四次全體會議

            摘要:

            本報訊 2月21日校黨委召開一屆十四次全體會議,為2025做好謀篇布局,吹響前進號角。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和“十五五”發展謀劃之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關鍵之年,也是學?!吧罨母飫撔掳l展提質年”,至關重要。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主持會議并作題為《改革聚力 奮創新績 堅定走實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工作報告。

            盧景輝分析了學校當前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強調要搶抓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機遇。要把深化學校綜合改革發展放到教育強國建設中定位謀劃。要堅持“四個面向”,主動作為、前瞻布局,強化有組織培養創新人才、有組織推進科技創新、有組織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構建培養一流人才和產出一流成果的創新體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在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持續提升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衛生健康事業進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和影響力,奮力書寫“強國建設、教育何為、廣東醫當何為”的時代答卷。

            錨定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2025年廣東醫如何系統謀劃、蓄勢賦能、全面躍升。盧景輝強調,要深化學校綜合改革,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錨定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任務,堅定以師生發展為中心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深入推進“十個方面40項改革任務”,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新動能。另訊 2月10日,湛江市委書記余鋼到校調研,聽取學校發展歷程、黨建、醫療教育和服務“百千萬工程”等的情況介紹,了解科研平臺框架建設、人才隊伍和科研成果等情況。他指出,廣東醫科大學是支撐湛江高質量發展的寶貴資源,希望學校加快推進海東校區建設,深化共建一流的北部灣(粵西)醫學中心,不斷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邁向新臺階。要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立足辦學特色、人才優勢和地方資源稟賦,聚焦“服務產業、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的定位,大力發展應用型科技,為湛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堅定走實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

            摘要:

            本報訊 風勁揚帆,奮楫爭先。2月24日,全省教育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高度,提出教育強省建設的總體要求、戰略目標和工作導向,共繪教育強省建設新畫卷。

            盧景輝書記校長在會后接受了南方日報的采訪,就貫徹落實大會精神談體會和學校在推動教育強省建設中的具體規劃。全省教育大會擘畫了廣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奮進號角。廣東醫科大學將深入貫徹落實大會部署要求,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性、人民性、戰略性和基礎性,牢牢扭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綜合改革,加快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與支撐力,努力建設特色顯著、貢獻卓越的高水平醫科大學。學校將深入開展“改革聚力續新程,奮力攀峰創新績”主題活動,著力構建高質量發展新體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核心競爭力提升。強化有組織創新人才培養,布局推進“醫學+”“+醫學”學科專業建設,深化“學院 +書院+產業學院(醫院)”協同育人改革,建設數字化教育教學育人生態,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建立“大團隊”聯合攻關激勵機制,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建設,持續推進大數據與智能醫學、海洋與熱帶醫學等領域形成特色。堅持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全面推動“普通博士進團隊,青年人才配導師,領軍教授挑大梁”,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生態,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依托華為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多模態大數據融合應用實驗室、生物醫藥大模型實驗室等平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建設教育強省貢獻廣東醫力量。

            韓德民院士來校主講新質醫學人才體系建設

            摘要:


            本報訊1月14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首席科學家韓德民教授在學?!霸菏恐v壇暨干部素質能力提升大講壇”作題為《新質醫學人才體系建設》的專題報告。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主持。

            韓德民院士在報告中對衛生健康服務模式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做了深刻地分析,提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賦能分級診療、慢病管理和醫院治理,探索新型健康醫療服務模式的構想,并分享了自己在新型醫療服務機構建設重大任務中的探索和實踐,詳細介紹了新疆國際醫療中心建設的定位、內涵、要求和特質,強調了在匯集創新技術,打造科創體系樣板、服務模式樣板中,以工程科技創新為支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路徑,并結合國家西部區域醫療中心未來十年的規劃,展現了“望遠山而力行”的堅定信念,彰顯了努力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提供醫藥健康服務重要保障的信心與決心。

            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指出,韓德民院士的報告聚焦新質醫學人才體系建設這一重大命題,主題鮮明,站位高遠,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政治高度、理論深度、實踐廣度,為我們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提升醫學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盧景輝表示,我們要進一步開闊視野、革新理念、深化改革,加快新質醫學人才體系建設,著力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衛生人才。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匯聚“政產學研醫融”多方力量,加快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建設升級,堅持“四個面向”,推動新質醫學人才體系建設和高素質醫學人才培養,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校全體校領導,全體中層干部,各直屬附屬醫院的班子成員、醫護代表,學校重點科研平臺的負責人、教師代表、研究生學生代表600多人聆聽了講座。

            我校與華為共建“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

            摘要:


            本報訊 1月14日,學校舉行“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揭牌儀式,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主持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領域首席科學家韓德民,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盧景輝,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金博教授、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林林教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孫鵬飛、公共事業軍團醫療行業解決方案總經理孫穎智、廣東政企東莞教育醫療總經理梁志強為實驗室揭牌。

            天工實驗室取名自《天工開物》,寓意著秉承科技自立自強的宗旨。它以數據通信網絡為技術支點,攜手伙伴,面向醫療、教育、能源、交通、工業制造、城市治理、金融等多個領域持續創新,將數據通信網絡“更簡單、更安全、更智能”的理念賦予千行百業,致力于智聯萬物、安全可信,為數字社會創造新價值,其中教育醫療領域是天工實驗室支持的重要領域?!皵抵墙】滇t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聚焦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將為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行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服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醫工交叉人才。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志嶸表示,實驗室的落成,標志著廣東醫科大學在醫學人工智能領域產教融合的新突破,也是學校與行業龍頭企業深入合作、共謀發展的重要成果。未來,學校將打造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實驗室,同時開展醫工交叉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在推動軟硬一體、自主可控的醫工交叉ICT人才培養,在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療與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等方面深入開展工作,建成AI賦能健康醫療的創新高地。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孫鵬飛表示,華為重視研究與創新,堅持走開放創新的道路。在基礎科學與理論研究領域持續發力,與學術組織、產業界積極碰撞交流,推動創新升級、解決產業難題,努力為全社會創造更大價值。他強調,通過共建“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華為將攜手廣東醫科大學持續創新,致力于醫學人工智能領域,將為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行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撐服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醫工交叉人才。

            開年紅:我校喜報頻傳

            摘要:

            我校獲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授予“最具傳播力高校”榮譽稱號

            1月,我校喜獲中宣部宣傳輿情研究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授予的2024年度“學習強國”同學匯“最具傳播力高?!睒s譽稱號,我校宣傳部指導的融媒體中心團隊榮獲2024年度“高校融媒團隊”稱號。宣傳部聯合校團委推出的《廣東醫舉辦“非遺傳承創新未來”海報設計大賽》及婦兒醫學院李一諾、劉鑫怡,藥學院楊婉盈、第一臨床醫學院劉望龍同學的5個作品獲“學習強國”同學匯年度人氣作品獎。


            我校項目入選國家級案例 金博教授在AAAI發表論文

            近日,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會公布了2024年CELTSC標準應用典型案例評選結果,全國共有87個應用案例脫穎而出,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主任金博教授負責的《廣東醫科大學多模態醫學人工智能平臺項目》成功入選。該項目以其在醫學教育與科研領域的創新應用,成為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的典范。


            我校黨建“組團式”幫扶工作案例、統戰工作案例入選省委教育工委匯編

            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公民辦高校黨建“組團式”幫扶工作典型案例》,我校與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撰寫的黨建“組團式”幫扶工作典型案例《黨建 +N機制:探索建立公民辦高校黨建幫扶工作制度體系》成功入選。同時,學校組織統戰部報送案例《“343”工作法深耕黨外代表人士成長沃土》入選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公布的《統戰工作優秀案例》。


            我校獲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第三屆高等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獎5項

            1月2日,省高教學會公布了《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第三屆高等教育研究優秀成果獎的通知》,經高等教育研究與教師發展中心積極廣泛動員、組織申報、擇優推薦,我校獲獎5項,其中學術論文類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學術專著類三等獎1項。我校共推薦申報11項成果,最終獲獎率45.5%,其中學術獲獎率為66.7%,專著獲獎率為100%。


            我校獲廣東省教育評估協會優秀成果獎50項

            近日,廣東省教育評估協會公布了廣東省教育評估協會第五屆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優秀成果獎獲獎成果的通知,我校《Research\advances\and\trends\in\anatomyOfrom\2013\to\2023:\A\visual\analysis\based\on\CiteSpace\and\VOSviewer》《高校教學機構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多維評價和多元激勵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等50項優秀成果獲獎。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獎,我校有21項獲獎,占全省該類獲獎總數的16.94%,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優秀獎4項。教育教學成果獎,我校有29項獲獎,占全省獲獎總數的16.11%,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2項,優秀獎10項。


            我校教師在全省第二屆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佳績

            近日,省教育廳公布了全省第二屆高校美育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獲獎名單,我校5位參賽教師表現突出,其中龐雅文獲舞蹈類理論類一等獎,周彥冰獲音樂類技能類二等獎,黃晶晶獲舞蹈類技能類二等獎,陳海容、黃力分別獲音樂類及美術類三等獎。


            我校論文匯編入選第一屆廣東黨史文獻征集展示活動

            近日,由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辦的第一屆廣東黨史文獻征集展示活動圓滿落幕,我校報送的文章匯編《文獻見證的歷史 灣區黨史記憶———廣東醫科大學黨史研究論文匯編(2018-2024)》憑借其內容豐富、編纂精良,在眾多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優異成績,成功入選此次展示活動。


            我校獲廣東高校后勤系統“十佳后勤工作集體”等榮譽稱號

            近日,廣東省高校后勤協會四屆二次會員大會暨后勤系統評優表彰活動在江門舉行。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社會組織管理局及全體高校單位代表出席會議。經廣東省高校推薦和協會集中評選,我校獲評2024年度廣東省高校后勤系統“十佳后勤工作集體”;我??倓蘸笄诓慷挪试仆精@評2024年度廣東省高校后勤系統“十佳后勤工作者”;我??倓蘸笄诓筷懝饑馈⒆T忠明同志在后勤餐飲管理崗位上用心服務超過25年,榮獲“廣東高校后勤卓越奉獻獎”。


            我校輔導員再獲“廣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榮譽

            近日,2023年“廣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結果揭曉,我校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輔導員溫曉年榮獲2023年“廣東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稱號,這是繼2015年后,學校輔導員再度獲得這個廣東高校輔導員的“最高榮譽”。

            “材料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摘要:

            本報訊 據科睿唯安(Clarivate)2025年1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sential7Science\Indi-cators,簡稱ESI)統計數據顯示,我?!安牧峡茖W”(Materials7Science)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位于全球1500位,標志著我?!安牧峡茖W”學科進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

            劉華鋒教授再次入選2025全國腎臟病領域學者學術影響力排名前100&

            摘要:

            本報訊 1月8日,“同舟云學術”基于大數據論文基礎,整理和分析中國學者在腎臟病領域發表的海外論文,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以論文為主導的學者學術影響力評價方法,最終得出全國腎臟病領域積分排名。其中,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劉華鋒教授入選2025全國腎臟病領域學者學術影響力排名前100,位居第24。值得一提的是,劉華鋒教授自 2020\年首次登上該榜單時位居第 45\名,此后便逐年穩步上升,成績斐然。

            附屬第二醫院在“2024大灣區健康科普大賽”獲一等獎

            摘要:

            本報訊 近日,羊城晚報“2024大灣區健康科普大賽年度盛典”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圓滿落幕,附二院醫學美容中心的健康科普團隊作品《預防術后疤痕,此處有妙招》從1840份作品中強勢出圈斬獲一等獎。

            附屬東莞第一醫院在“網聚職工正能量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獲微視頻三等優秀作品

            摘要:

            本報訊 在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24年“網聚職工正能量 爭做中國好網民”主題活動中,附屬東莞第一醫院(東莞市東南部中心醫院)微視頻《醫道》榮獲微視頻三等優秀作品。

            附屬佛山婦女兒童醫院案例入選2024年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

            摘要:

            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醫院協會主辦的 2024年全國健康促進醫院優秀案例交流會暨中國醫院協會醫院健康促進專委會學術年會上,附屬佛山婦女兒童醫院《“五位一體”營造健康促進醫院建設工作新局面》案例以優異成績獲評“優秀”。

            第02版:第02版

            省級“雙創”再添新績

            摘要:

                   近日,中共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公布全省第五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評審結果。我校再獲殊榮,共有7個基層黨組織入選。

            我校附屬第二醫院黨委入選全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第二臨床醫學院診斷學與內科學教學團隊黨支部、海洋與熱帶醫學學院海洋熱帶人群大健康研究團隊黨支部、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系黨支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物理教研室黨支部、附屬醫院腎病內科黨支部、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等6個黨支部入選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附屬第二醫院黨委

            附屬第二醫院先后榮獲首批全省公立醫院黨建工作示范點、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湛江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湛江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廣東醫科大學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2021-2023年連續3年獲廣東醫科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標桿單位”;2020-2023連續四年黨建考核獲“優秀”。成功創建成為三級甲等醫院,開展超微創漏斗胸手術等49項新技術新項目,填補了多項粵西空白;獲評國家標準版心衰中心、國家防治卒中中心、全國女性卵巢保護與抗衰促進工程生育力保護中心建設單位;成為粵西地區唯一一所獲評廣東省婦幼健康文化特色單位的醫院;獲評廣東省老年友善醫療機構、湛江市“示范醫院”等。


            第二臨床醫學院診斷學與內科學教學團隊黨支部

            診斷學與內科學教學團隊黨支部堅持以特色創優勢,以創新求發展,近三年支部黨員累計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8篇,科研立項項目58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2項,其他國家級項目8項,1人獲東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質量工程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項,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省部級立項4項;完成國家級“醫患溝通學”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編寫,獲評廣東省教育學會優秀案例;《診斷學》被評為廣東省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在廣東新醫科建設課程思政課程案例中獲二等獎1項、課堂案例獲二等獎1項。支部獲評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獲批學校第三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


            海洋與熱帶醫學學院海洋熱帶人群大健康研究團隊黨支部

            海洋熱帶人群大健康研究團隊黨支部以“小支部”支撐起湛江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構建了“黨建+有組織科研”的創新工作模式,先后建成國家海洋局南海海洋生物醫藥資源研發公共服務平臺、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南粵僑創基地”;組建高層次科研團隊,獲得科研項目55項,總額近億元;成立湛江市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服務項目超50項,帶動經濟產值近5000萬元;積極參與省委推動全省縣鎮村高質量發展的“百千萬”工程。3位同志聘為鎮團委兼職副書記,7位同志入選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名單。支部獲評中共湛江市委教育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獲批學校第三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榮獲湛江市第七屆改革創新大賽黨建賦能類別決賽三等獎;支部多名黨員獲學?!皫煹聵吮薄ⅰ皟炐愎伯a黨員”、“三全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系黨支部

            預防醫學系黨支部獲評廣東醫科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獲批學校第三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近三年支部培育了東莞市特色人才1人、科技成果獎2人;黨員教師獲評校級三全育人先進個人1人、校級師德標兵3人、青年教學能手1人,2名黨員入選青年講師團,4名黨員獲評為“我最喜愛的老師”。支部在促進教學事業發展工作成績突出,預防醫學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設國家一流本科課程1門;黨員教師榮獲教學競賽國家級二等獎2個、市廳級三等獎1個,省級課程思政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主持教改項目省部級1個、市廳級1個;發表教改論文3篇,榮獲省級優秀教改案例1個;主持國家級科研項目3項、省級科研項目3項;發表SCI論文30篇;申請國家專利2個。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物理教研室黨支部

            物理教研室黨支部始終堅持把黨建業務協同育人作為主線,著力構建“1234”矩陣式黨支部建設體系,在學科建設、教育教學中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承擔了全?!夺t用物理》《物理雜談》《生物醫學光子學》等16門本科公共基礎課、選修課及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任務,支撐學院建成生物醫學工程學術型碩士點和電子信息專業碩士點2個。近三年,黨支部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領域專項1項,校級專項項目2項,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20篇。其中SCI收錄17篇,EI收錄3篇。支部黨員先后獲“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等教學成果16項,主編教材4本,參編教材10本。先后獲得“廣東省課程思政改革示范項目”等課程思政類項目8項;獲得省級和校級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建設項目 3項;獲得廣東省“新醫科”教指委教學改革項目4項。支部6名青年教師入選學?!鞍倜嗄杲虒W能手培養計劃”,1名青年教師獲評“青年教學能手”稱號,1名青年教師獲評“三全育人”先進個人。黨支部獲學?!跋冗M基層黨組織”、“標桿教研室”等榮譽。


            附屬醫院腎病內科黨支部

            附屬醫院腎病內科黨支部先后獲評湛江市“四強”黨支部、湛江市“巾幗文明崗”,獲批學校第三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支部黨員劉華鋒同志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東省楊帆計劃高層次人才、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等榮譽稱號;劉征兆同志獲廣東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王鵬同志獲評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多名黨員獲評廣東省嶺南名醫,湛江市、校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等稱號。2022年腎病內科被評為粵西首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單位”、粵西唯一“省級腎病區域醫療中心”“廣東省臨床重點??啤?,2024年獲評為粵西首個“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第二黨支部聚焦和實施“主陣地、主平臺、主力軍、主旋律、主心骨”五項工程,積極探索建立起“黨建+”工作模式,努力建設“五融合五提升”黨建特色品牌。近年來,支部獲批學校第三批

            “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黨支部書記在抓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工作中,連續三年獲“優秀”;支部多名黨員獲學?!皩W科攀峰黨員先鋒崗”、“優秀共產黨員”、“青年教學能手”榮譽稱號;支部共有1人主持國家哲學社科基金,3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6人主持廣東省規劃課題,1人獲省級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典型案例獎,1人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人獲省級高校黨建研究會年會論文獎,出版專著3本,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0篇,在《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發表文章2篇。

            科研園地

            摘要:

            學校與華為攜手打造DeepSeek-GDMU大模型,賦能數智醫療建設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健康醫療大數據工程中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DeepSeek-GDMU大模型正式落地。這是國內首個基于昇騰AI生態的醫學垂直領域智慧大腦,實現了從模型部署到場景適配的全流程自主可控。接下來,該大模型將聚焦“AI+醫療”創新賽道,為全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AI服務。

            Deepseek-GDMU大模型在廣東醫科大學將有哪些應用場景?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具體應用。

            首先,在智能教學輔助上,Deepseek-GDMU大模型將在日常教學中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個性化教學方案,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特點,生成針對性的學習資料,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其次,該大模型還將助力學校師生開展科研創新,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快速梳理醫學文獻,挖掘潛在研究方向,提升科研效率。與此同時,Deepseek-GDMU大模型將更好地應用到智慧醫療實踐之中。例如,在臨床應用中,學校附屬醫院引入Deepseek-GDMU大模型,用于輔助醫生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制定。通過對大量病例數據的學習,大模型能為醫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效果。

            此外,該大模型還將進一步推動“AI+生物醫藥”創新,在推動自主可控、軟硬一體的醫學人工智能臨床應用關鍵技術研發與轉化方面提供先進工具,助力多模態醫療大數據平臺及AI臨床輔助決策系統研發、智能醫療設備與數智健康機器人醫學AI共性技術攻關、基于多模態數據驅動藥物重定向與創新處方預測研發等課題。

            Deepseek-GDMU大模型面世的背后,是學校在校企合作上的持續探索。

            此前,學校引進健康醫療大數據首席科學家韓德民院士團隊,并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神州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創建數智健康醫療創新聯盟,發力“AI+健康醫療”領域。這一大模型正是由廣東醫科大學—華為數智健康醫療聯合創新天工實驗室、廣東醫科大學—神州醫療多模態大數據融合應用實驗室、廣東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等團隊協同開發。

            “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模型,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同時,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醫療機構、科研院所、企業行業的合作,共同推動數智醫療和智慧教育的發展?!毕嚓P負責人表示。


            崔理立團隊揭秘自噬與阿爾茨海默病新機制

            近日,廣東醫科大學廣東省衰老相關心腦疾病重點實驗室吳文賢/崔理立/王小靜和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BjornCStork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Autophagy上發表題為“TheCERCpro-teinCCANXC(calnexin)-mediatedCautophagyCprotectsCagainstCalzheimerCdisease”的研究論文。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博士后沈洪濤、碩士研究生謝玉瑩、副研究員王巖,碩士研究生王永香、山東大學基礎醫學院謝玉生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阿爾茨海默病以進行性記憶喪失和認知功能下降為特征,約占癡呆病例的60C%,影響全球超過3500萬人。由于其對健康的影響和對社會經濟的嚴重后果而受到重點關注。盡管受影響的人數和相關的經濟負擔不斷增加,但AD的確切分子機制仍然難以確定。大量研究表明,增強自噬可有效減輕ADC的認知障礙,但如何提高自噬活性在AD進展中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揭示。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噬的起始步驟中,ULK1向內質網的招募和ULK1的激酶活性是自噬誘導和自噬通量所必需的。然而,ULK1如何被招募到內質網以啟動自噬的潛在機制以及ULK1介導的自噬啟動過程對AD的調控作用仍知之甚少。

            這項研究表明CANXC在對自噬活性和認知功能中具有新的作用,它通過與ULK1C互作來調節自噬起始過程,進而影響ADC進展。該研究為深入理解ADC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視角,也為ADC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新靶點。

            提升服務地方能級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落成

            摘要:


            1月18日,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舉辦了海東院區落成儀式暨建院五十五周年慶祝大會。該院區坐落在坡頭區海川快線旁,項目用地約20.67萬平方米(310畝),總建筑面積約44.64萬平方米,規劃總床位數2500床。項目分一期、二期和遠期工程實施。

            海東院區一期項目按照“大專科、小綜合”的模式進行建設,主要提供區域內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以及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服務。一期項目以發展腫瘤防治,感染性疾病防治和精神心理疾病防治為重點,兼顧延伸內、外、婦、兒等各??疲⒏咂瘘c打造國際醫療中心。

            活動現場,舉辦了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廣東省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單位、廣東省危重孕產婦(粵西)救治中心、研究型醫院建設單位揭牌儀式。

            第03版:第03版

            林家財——“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2023-2024年度)

            摘要:


            日前,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團中央基層建設部、中國青年報社主辦的 2023-2024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評選結果揭曉。經學校推薦、省級初選、全國評審等環節,我校第二臨床醫學院林家財獲評2023-2024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林家財,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某火箭軍旅,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義務兵”獎章、旅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精武之星”、“軍事訓練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獎”、軍事導彈“合格操作號手”等榮譽。多次榮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業一等獎學金、優秀志愿者等獎項50余項。作為典型代表被廣東省第二屆“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人物事跡報導。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在林家財童年的記憶里,忙碌和辛勞是他生活環境的主旋律。父母沒有太多養家技能,且母親身體不是很好。這樣的家庭條件并沒有讓父母連同孩子成為坐等幫助的弱者,而是成為陽光開朗的向日葵,向著光絢麗綻放。

            父親每天天還沒亮就出門,直到夜幕降臨才回到家中,日復一日地在廠里辛勤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了家庭的生計而努力。母親則幾乎不分晝夜地坐在一臺老舊的縫紉機前,昏黃的燈光下,她那瘦弱的身軀顯得更加佝僂,不知疲倦地踏動著機器,和父親一起支撐起一家的生計。“好想快點長大!好想成為家人遮風擋雨的傘!”很小的時候,林家財就想成為父母的傘。小小的他,每當放學鈴聲響起,他和哥哥便急急地趕回家中,開始幫著父母處理家里一大麻袋一大麻袋的線頭等雜物,做完這些還會主動分擔家務??粗晦o辛勞地工作,他在心中悄悄地萌生了一種強烈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成為一個靠譜的小大人,能夠為父母分擔肩上重任,更不用他們為自己過多地操心。由于長期的超負荷勞動,父母的身體也逐漸出現了各種毛病。但是一家人始終堅守著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生活信條。生活很難,可勇敢的人才不言敗。他們相信,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擁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就永遠不會被生活打倒。


            曾許少年報國夢,目有山川向前行

            進入大學后,那個經濟困難的少年因為家庭愛的滋養從不曾自卑,可看到優秀的同學們后,他隱隱有些羨慕,他也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墒怯捎谏眢w底子弱等原因,他并沒有實現自己想要的奮發圖強,而是在生病、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泥濘里面跟自己較勁。怎么辦?要一直這樣下去嗎?要向憧憬的大學生活妥協,承認自己不夠優秀嗎?缺錢、缺方法,林家財最不缺的是勇氣和決心,身體不好那就多練,練到自己身體好為止。方法不對那就讓自己掌握方法,學會自律。怎么做呢?思前想后,林家財受當兵哥哥的影響,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那就是———長大了,當兵去,報效祖國、歷練自己。于是,他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軍營,將報效祖國行動落到實處。

            初到軍營,新兵連近似嚴苛的艱苦訓練時光讓他印象深刻。每天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嚴格的紀律要求,以及對未知環境的適應,還有許多晦澀難懂的軍事專業知識需要熟記于心,還有各種突發的情況,都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夜深人靜時,躺在硬板床上,他總會想起父母面對困難時那堅毅的眼神,還有那些鼓勵的話語,給了他堅持下去的力量。每當想要放棄時,他就告訴自己,父母能夠面對生活的重重困難,我又有何理由退縮呢?就這樣,憑借著內心的信念和對父母的敬仰,他最終戰勝了重重考驗,順利完成了新兵連的訓練,如愿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


            愛出者愛返,做他人暖心的“掌燈人”

            “他們像一束光,帶給我希望和溫暖?!?/p>

            林家財說自己是一個運氣很好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會遇到不同的貴人,給他溫暖和力量。小學時期,林家財每天放學就想著趕緊回家幫媽媽干活,不用干活的時候就想著好好玩一下。在那個僻靜的小鄉村,一個新來的英語老師為他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英語老師看到那里的小孩子每天要么玩要么干活,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他在放學后自發的辦了一個免費的英語學習班,幫助大家學習英語。那個時候的林家財不懂得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也因為沒有交錢不好意思去蹭課。英語老師看到林家財就會喊他去上課,并且告訴他:“未來想要走的更遠,就一定要學習好英語。”這一句勉勵的話給了林家財一些新的認知。

            “醫院的白墻聽過最虔誠的祈禱。”小時候的林家財經常生病,看醫生、住院時有發生。小小的他看到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并不害怕,而是覺得他們非常地和藹可親,還能藥到病除,內心對他們充滿敬佩。前有英語老師免費教學,后有醫生救死扶傷,這些在林家財的心里都積淀成無窮的力量,讓他也想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名可以減輕病人傷痛的醫生的想法悄然而生。在實習期間,某日上午急診室迎來了一位生命垂危的心臟驟停患者,患者面色蒼白,毫無意識。緊急情況下,帶教老師指導林家財立即進行胸外按壓等急救,整個科室井然有序的開展著急救工作。由于超過了黃金治療時間,病人最終還是遺憾離世。親身經歷這一救治過程,林家財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脆弱與寶貴。

            “我或許很渺小,但是渺小也可以有大大的正能量,就像塵埃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芒。”淋過雨的林家財想給別人的生活送去一點甜,他積極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志愿服務時長 360多小時,累計獻全血 1L,還兩次參加“三下鄉”義診,跟隨團隊去到貧困村莊。當看到那里的留守兒童放學餓了沒有東西吃時,他會帶著孩子們去買包子吃,像所有曾經給過他溫暖的人一樣,他也在傳遞這份愛。

            尋“味”中國年

            摘要: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國年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2025年乙巳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校報以“尋‘味’中國年”為主題,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征文活動,收到大量來稿,從中擇優向學習強國平臺投稿,其中有3位同學的文章分別被廣東學習平臺及湛江學習平臺采用,在此向三位同學表示祝賀!期待更多師生以文字為舟楫,在傳統文化的長河中打撈民族記憶,讓年俗的溫度在筆尖永恒流淌。

            桃紋深處鼓聲舊

            摘要:

            臘月二十八的晨霧還未散盡,老宅天井里已經飄出糯米的清香。阿婆(奶奶)佝僂著腰在青石臼前舂米,木杵在石臼里發出“咚咚”的悶響,像是敲開了時光的某個暗格。

            “乖孫快來,要揉面了。”阿婆的手掌在糯米粉堆里翻飛,指縫間落下的細粉像飄雪。我學著她的樣子把煮好的紅曲米水緩緩倒入,粉紅的汁液滲入雪白的糯米粉,漸漸揉成玫瑰色的面團。老式木模上的桃紋已磨得發亮,阿婆說這模子是太婆留下的,“這木模拿在手里啊,就好像你太婆握著你的手教你做粿一樣?!?

            廚房里氤氳的蒸汽模糊了玻璃窗,從各個地方趕來的親戚們陸續聚來。二叔婆麻利地剁著香菇、蝦米,小姑把花生米炒得噼啪作響。案板上擺滿瓷碗,紅的蝦米、黃的雞蛋、褐的香菇,像打翻了的顏料盤。大家在蒸汽里穿梭,笑聲和著柴火畢剝聲,把冬日的寒氣都烘暖了?!澳銈冋f,我們要是都走了,這群小輩還會聚在一起做粿嗎?”小叔公的提問,讓大家陷入了沉默。

            灶臺上的水汽忽然凝成珠,順著土陶鍋邊沿滾落。阿婆沾著糯米粉的手指撫過木模凹槽,桃紋里積著三十年的粿屑,在油燈下泛著溫潤的光。我七歲的小堂弟踮腳去夠案板,鼻尖沾著一點玫瑰色的粉團。

            “我來印粿!”稚嫩的童聲劃破寂靜。阿婆把木模遞過去,小堂弟的小手按在面團上太過用力,印出的桃紋模糊成一團。滿屋子人都笑起來,二叔婆接過木模示范:“要這樣輕輕轉三圈……”

            蒸汽重新在玻璃窗上暈開水痕,祠堂方向傳來練習英歌舞的鼓點。小姑往灶膛添了把曬干的龍眼枝,火星噼啪濺起,照亮了墻上的全家福。照片里穿開襠褲的堂哥,如今正在院子里教年輕人舞棍花。

            “當年阿公阿婆(爺爺奶奶)教我做粿,也說怕傳到我們這代就絕了。”阿婆往木模撒了把糯米粉,粉塵在光柱里浮沉,“但是你瞧,現在過年大家又都回來了?!彼鋈晃兆∥业氖郑萍y里嵌著洗不掉的玫瑰色,“血脈斷不了,家也移不走,你們小輩喜歡闖,是好事情,但無論走得再遠,你要記得,聞到這粿香就找得著回路?!?

            月光爬上蠔殼墻時,新蒸的紅桃粿在桌子上泛著暖光。阿婆把最端正的那個供在祖先牌位前,燭淚緩緩漫過“壽”字的刻痕。祠堂方向傳來年輕后生的呼喝,棍棒破空聲驚起一片春燕高飛,春燕掠過村里的家家戶戶,各家的供桌上都層層疊疊擺滿了紅桃粿。

            燭火搖曳中,我看見阿婆偷偷抹眼淚———許多年前,太婆還在時,還在這里教阿婆調餡料。祖先牌位在光影里忽明忽暗,仿佛那些離去的親人正透過粿印的桃紋,輕輕撫摸著后輩的手掌。

            年初一拜完老爺后,我跟著村里的英歌隊走街串巷。經過祠堂時,九十歲的太公突然奪過鼓槌。布滿老年斑的手腕爆發出驚人的力道,鼓聲如驚雷滾過青石板路。年輕后生們愣怔片刻,隨即齊聲喝彩,棍影翻飛得愈發矯健。斜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與騎樓廊柱的陰影交織成網,網住了百年的光陰。

            離鄉前夜,阿婆往我行李箱里塞滿紅桃粿。我忽然說:“我想再看看那個木?!卑⑵拍﹃灸I系奶壹y,隨后遞給我,喃喃道:“你太婆走那年,握著這個模子說‘莫斷了根’?!笨粗遣紳M時間刻痕的木模,感受著粿香在夜色里靜靜發酵,我忽然懂得,那些在石臼里舂過的歲月,在木模里壓實的念想,在棍棒間舞動的精魂,都是游子衣襟上永遠抖不落的鄉土。

             

            春節里的年味碎事

            摘要:


            春節,是華夏大地上鐫刻在歲月深處的文化圖騰,是家人們跨越山海奔赴團聚的盛大儀式。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段被煙火氣息填滿的悠長時光,每一個瞬間都飽含著濃濃的年味。那些看似瑣碎的日常,拼湊出了春節獨有的溫暖與歡樂,成為記憶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片段。


            除夕團聚,年味在煙火中定格

            臘月廿九,在外漂泊的親友們紛紛歸來,家中頓時熱鬧起來。車還沒停穩,就見堂弟堂妹扒著車窗嚷開嗓喊:“阿爺阿嬤,我哋翻來食團圓飯啦!”老人們早已在門口翹首以盼,聽到呼喊聲,臉上立刻綻開了笑容。阿嬤顫巍巍地捧出溫在炭爐上的艾草茶,杯底沉著兩粒染紅的桂圓:“飲過暖身茶,從此暖年歲?!?/p>

            酉時初,祠堂傳來舂米糊的咚咚聲。阿爸把裁好的灑金紅紙鋪在八仙桌上,“天增歲月人增壽”的墨跡未干,三叔已端著陶缽過來刮米膠,然后穩穩地貼在門上,嘴里還念叨著:“福到啦,福到啦!”而我踮腳給門楣貼橫批時,聽見二嬸在廚房嗔罵:“糯米糍未敬祖就偷食,當心黏住牙關!”轉頭瞥見八歲的堂弟正踮著腳,把偷藏的糯米糍塞滿了腮幫子。

            除夕的夜幕緩緩落下,屋外的燈籠宛如熟透的紅柿子,高高低低地懸掛著,綻放著溫暖而喜慶的光暈。

            戌時三刻,圓桌上擺出九大簋。居中那條清蒸鯉魚不能翻面,阿爺說這叫“順風順水”。當祠堂方向傳來頭更鼓響時,阿嬤突然從衣服暗袋摸出十三個利是封,紅紙映著白發:“慢慢使,慢慢大,個個都系心頭肉?!?/p>


            上元年味習俗,鐫刻著家鄉的文化徽章

            在我的家鄉———新興縣里洞鎮,流傳著別具一格的上元傳統春節習俗。每個村子都有其各自對應的上元節,而初十是我們村的“上元”。這天清晨,我在一陣炮仗聲中醒來,慌忙穿上棉衣走出屋外,眼前是一片朦朧的霧氣,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硝煙味,那是新年獨有的味道,是歲月傳承的記憶。

            檐角燈籠的紅光浸在奶白霧氣里,映得挑擔行山祭拜的鄉鄰們如同游在云中的仙人。竹篾籮筐里擺著染作胭脂色的面桃、捆著紅紙的閹雞、疊成寶塔狀的云片糕。

            當朝陽給“大王宮”的琉璃瓦描金時,三聲銅鑼破開晨霧?!坝蟆蹩?!”村里的赤膊壯漢將鎏金神轎扛上肩頭。轎中端坐著玄檀木雕的“大王”,漆面被百年香火熏得油亮,腰間還系著去歲鄉老們敬獻的七彩絲絳。一路上,鞭炮聲震耳欲聾,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巡游隊伍過處,后生們爭相將點燃的千頭炮往神轎底擲,炸開的紅紙屑混著硝煙,把青石路鋪成蜿蜒的紅龍。

            案桌上,擺滿了琳瑯滿目的貢品,皆是人們對新年的誠摯祈愿。

            午時三刻,曬谷坪上十二張八仙桌拼成供壇。居中供著金豬,油亮的脆皮上還插著柏枝;四周層層疊著發粿、糖環、油角仔,最外沿是七十二盞描著“添丁發財”的蓮花燈?!吧衩鞅S?!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健康!”人們紛紛懷著虔誠之心獻上琳瑯滿目的貢品,向天地神靈祈福。

            日頭剛偏西,山腳便傳來“咚咚鏘”的鼓點。來自八鄉十八寨的醒獅隊擎著彩旗涌進村口,獅頭綴滿銅鈴的“七星獅”要拜祠堂,繡著八卦的“黑須獅”專繞古井,最威風的“金角麒麟”則挨家挨戶采青。我家檐下吊著的生菜紅包被獅口輕輕銜走時,阿嬤忙往獅眼里塞利是封:“食過青,萬事興!”

            雙獅身披金黃與艷紅交織的絨布挨家挨戶穿梭,所到之處,鞭炮聲噼里啪啦響起。


            元宵佳節的別樣清歡

            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大街小巷都被五彩斑斕的花燈點亮,處處透著團圓的喜悅。我和家人滿懷虔誠,一同前往那座古雅的寺廟上香祈福。

            !剛邁進朱漆山門,百盞長明燈的暖光便裹挾著悠悠檀香迎面撲來。寺內,人們手持香燭,神情專注而莊重。有人微微閉上雙眼,眉頭輕皺,仿佛在把心底最深處的心愿,輕聲訴說給佛祖聽;有人嘴角微微上揚,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在這裊裊香煙中,塵世的煩惱都被拋到九霄云外,只剩下純粹的寧靜與祥和。

            元宵節的古寺內裊裊香煙縈繞,梵音低吟淺唱,聲聲入耳,安撫著人們的心靈。

            沿著蜿蜒的青石小徑前行,一棵古老的菩提樹靜靜佇立在旁。轉過經幢,一方放生池映入眼簾。池中,百尾朱砂錦鯉正歡快地爭搶著水面上漂浮的糯米蓮花,這一場景好不熱鬧!

            當云板三響,滿堂只聞箸尖輕叩瓷碗的清音。齋堂里,人們安靜地品嘗齋飯。在這特殊的日子,“吃齋”成了當地人感恩當下、期許未來的方式。他們細嚼慢咽,靜靜享受著這份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這些春節里的年味瑣事,看似平凡,但都是獨有的印記,串聯起了我們對家的眷戀,對親情的珍視,對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傳承。在這年味彌漫的時光里,我們汲取力量,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勇敢奔赴新的一年,讓這份獨特的年味,歲歲延續,代代相傳。

             

            第04版:第04版

            廣東醫科大學2024年度十大新聞揭曉

            摘要: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學校特色發展內涵質量提升年。

            這一年,學校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水平大學建設,堅定不移走好特色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奮力答好“強國建設,教育何為”時代課題。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奮力譜寫廣東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8月2日,學校召開黨委常委會,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研究學校貫徹落實意見。隨后,學校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制定《廣東醫科大學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工作方案》,成立學校黨委理論宣講團,聘任首批20名宣講員,加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共開展校內外專題宣講60余次。學校舉辦為期3天的中層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展四級貫通、全員覆蓋、形式多樣的培訓。


            二、高質量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6月17日,《光明日報》刊發我校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專題報道———《廣東醫科大學:“五個堅持”推動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文章詳細介紹了我校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黨紀學習教育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突出“五個堅持”,以頂格標準打造學黨紀的滿格狀態,切實推進黨紀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三、以“六大行動”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雙百行動”,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號召,服務“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百校聯百縣”,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學校充分發揮醫學高等院校優勢和作用,在醫學人才培養和鄉村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和推廣科技小院模式,打造健康科技小院。3月14日,廣東醫科大學、梅州市衛生健康局、蕉嶺縣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健康科技小院”舉行合作簽約儀式和揭牌儀式。第一批“健康科技小院”在梅州、湛江等粵東西北的城市、鄉村落地。5個健康科技小院入選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立項的全國科技小院,成為全國首批由醫科大學和地方政府共建的健康科技小院。


            四、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徐曉紅教授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

            9月9日,學校舉行第40個教師節表彰大會,向辛苦工作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一線的全體教師和醫護員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全國模范教師”徐曉紅等一批優秀個人和先進集體受表彰。2024年,學校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持續推進百名博士及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引進3個國家級人才領銜的團隊。


            五、持續優化調整本科專業,多措并舉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5月26日,廣東醫科大學舉行北部灣海洋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論壇暨海洋與熱帶醫學學院揭牌儀式。揭牌儀式上,廣東醫科大學海洋與熱帶醫學學院正式成立,并于2024年招生。同年,為適應社會需要,學校還新成立了婦兒醫學院。新增海洋藥學和智能科學與技術兩個專業。


            六、國家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自然重點項目同時取得歷史新突破

            9月-12月,學校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創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專項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課題資助。


            七、40余所高校書記、校長廣東醫共論大學興城之道,共促高等教育與城市融合發展

            12月7日-8日,“大學與城市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服務城市發展”系列學術和人才交流活動在學校舉行。現場,省內外40余所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東莞社科名家高等教育與城市發展工作室等10多個高等教育智庫齊聚,走進東莞市松山湖科學城的科技企業和高校,與東莞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圍繞促進高等教育與城市融合的相關內容展開探討,建言獻策。


            八、服務地方建高地,附屬醫院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8月8日,廣東醫科大學、佛山市衛生健康局、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合作共建廣東醫科大學附屬佛山婦女兒童醫院簽約揭牌儀式在佛山市婦幼保健院新城院區舉行。直屬附屬醫院和附屬醫院集團醫院達到8家,新增2家三級甲等醫院、新增1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直屬附屬醫院新增5個國家級重點??坪?2個省市重點???。


            九、五育并舉塑未來,廣東醫青年唱響主旋律、屢獲新佳績,再獲央媒盛贊

            5月4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五四”升旗儀式,我校學生在風雨中完成升國旗儀式的視頻燃遍網絡,人民網、新華社、新華社快看、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等央媒紛紛轉載,視頻觀看量超過3億。5月19日,我校作品《納米科技——靶向關節“不死癌癥”無痛注射的技術領先者》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廣州工行”廣東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類金獎。


                   十、建設綠美健康校園,打造和諧溫馨家園

                   5月23日,值廣東醫科大學建校66周年之際,學校再添“新地標”,舉行“知園”開園揭幕和“求真亭”揭牌儀式?!爸獔@”“求真亭”寓意廣東醫廣大師生,始終弘揚大學精神,堅持用實踐與探索努力去求真知,打開未知世界,探究醫學奧秘,成就美好未來。

                   2024年,學校積極響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號召,組織各基層黨組織開展“黨建引領?植樹添綠我先行”“我為校園添片綠”“一支部植一樹”等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干部主動融入校園、村、社區參與義務植樹、人居環境整治、主題宣傳等愛綠植綠護綠活動,積極參與“黨員先鋒林”“人才林”“巾幗林”“青年林”等各類主題林營建活動,進一步完善校園綠化美化規劃布局,將學校打造得更綠美更生態。積極打造“平安校園”,提高校園整體防控能力,完成東莞校區3482米圍墻建設,為學校師生提供安全舒適的校園環境。不斷改善體育場、籃球場、學生宿舍條件。為全體離退休教職工舉辦首屆“健康養老”文化節。國內首個“老年健康長壽MDT門診”在附屬醫院揭牌成立并正式接診,推動學校老年醫學及老年服務事業發展進入新階段。爭取各級各類資金并加強統籌,加大實驗動物中心、科研服務平臺、圖書館數據庫、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建設的投入,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科研和教學條件。


             

            廣東醫科大學 版權所有    在線投稿 

            北京華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僅提供技術支持,圖文與本公司無關

            京ICP備12019430號-7

            本期已有4178次訪問,全刊已有1224334次訪問

            免费一看一级欧美